普通学校学生情绪行为问题的认识与处理(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网整理 2018-06-20 09:40:34
结果发现,总体上案主的情绪行为问题按照严重程度可以分成两类:攻击类行为和情绪类问题,前者主要表现是抢同学东西,打、戳同学,这类行为又可以分成带情绪和不带情绪两种,行为功能推测主要为获得实质性的东西和获得他人注意。后者主要表现是焦虑、发脾气,但没有攻击他人的行为,行为功能推测主要是逃避。案主情绪行为问题的发生对象主要是同学和老师,发生的情境既有室外也有室内,并没有特别的指向。案主在自己的物品被损坏、做游戏输掉、被剥夺奖励物等情形下都会大发脾气,尖叫、摔东西,进而踢、踹、打同学、老师,情绪爆发时无法控制且常伴有抽动。同时,案主在和同学交往时,经常用直接抢、夺的方式参与同伴游戏。这些问题的发生频率基本上为每周爆发一次,如在2016年的3-4月约一个月的时间内爆发5次,持续时间在20分钟左右,强度大。
4.量表测查。为进一步推测行为功能,案主的各科教师填写《行为功能评量表》,该量表是台湾学者林惠芬2001年编制,其将行为功能分为“自我刺激”、“逃避”、“获得他人关注”、“获得实质性东西”4个部分,每部分8道题,共32题,由教师或家长填写,结果分数按照由高到低排序,得分最高的即为最主要的行为功能。各科教师填写完成后,由评估者收集、统计并分析。结果发现,《行为功能评量表》中得分最高的是“获得实质性东西”,这种功能的行为问题发生主要源于特定的人事物及情境、特定需求未被重视、不当学习与沟通经验、生理不适及情绪困扰状况等。排在第二位的是“逃避”,这种功能的行为问题发生原因多为个案觉得任务太难、有压力或者太容易、不想做。
5.心理测验。前期访谈中,案主的班主任老师怀疑案主与同龄学生相比,同理心不足才导致情绪行为频发。针对这一说法,我们在安静空间内对案主进行了一对一的社会观点采择测验。测验采用张文新与林崇德1998年标准化的认知观点采择和情感观点采择故事,以图片形式呈现。结果显示,案主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并没有显著低于二年级的平均水平,但由于案主存在情绪行为问题,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抑制这种问题,且6-10岁是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重要发展阶段,我们可以将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到整体干预之中。
3
结果分析
1.攻击类行为问题综合分析
攻击类型类行为问题发生的情境主要在学校,且不分室内室外和学科,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生理方面,案主的本体感觉较弱。如在体育课等活动类课上,案主的动作幅度过大打到同学。(2)生活社交方面,社交技能欠缺,语言使用少,肢体动作表达多或者在使用语言表达沟通无效后,不知道处理方法。(3)家庭方面,家长陪伴少,有时会暴力打骂,负面情绪积聚且缺乏情绪纾解的渠道和管理调控的方法。
2.情绪类问题综合分析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数学天天练
- 小学1-6年级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