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您的位置: > 趣味乐园 > 历史故事

趣味乐园

趣味乐园旨在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充满趣味性的学习平台和学习氛围。把枯燥的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与生活、童话相结合,比如那些智商测试题、数学迷宫、数学智力题、数学推理以及数学童话等。

  • 汉武帝晚年,李广利伐匈奴不利,全军覆没,求神仙又不成,又因巫蛊之祸造成父子相残、太子刘据自杀,种种打击使武帝心灰意懒,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颇有悔意。征和四年(前89年),桑弘羊等人上书汉武帝,建议在轮台
  • 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代(约为公元前87年至前49年),西汉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汉昭帝8岁即位,霍光辅政,继续实行武帝后期以来的政策,多次下诏赈贷农民,减免田租、口赋等税收,减轻农民的力役负担。宣帝即位后,更着
  • 汉宣帝刘询召集的一次学术会议。西汉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汉宣帝时为了进一步统一儒家学说,加强思想统治,又于甘露三年(前51)诏萧望之、刘向、韦玄成、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
  • 中国西汉末年外戚王莽进行的经济改革。为解决西汉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矛盾,王莽附会《周礼》,托古改制。始建国元年(公元9),针对当时的土地和奴婢问题,诏令宣布:天下的土地,一律改称王田;天下的奴婢,一律改称
  • 王莽的残酷压榨,加上一连串的天灾,逼得农民走投无路,纷纷起义。东方和南方都有大批的农民起来反抗官兵。公元17年,南方荆州闹饥荒,老百姓不得不到沼泽地区挖野荸荠充饥。人多野荸荠少,引妇科起了争夺。新市(
  • 更始帝刘玄即位后,派王凤、王常、刘秀进攻昆阳(今河南叶县)。他们很快地打下昆阳,接着又打下了临近的郾城(今河南郾城县)和定陵(今河南郾城县西北)。王莽听到起义军立刘玄为皇帝,已经坐立不安,如今连失了几座城池
  • 刘秀更始三年(25)夏,在鄗县南千秋亭五城陌(今河北柏乡内)即皇帝位。改元建武,改鄗为高邑,次年定都洛阳,建立东汉政权。之后4年,指挥军队镇压赤眉等农民起义军,削平各地割据势力。在位期间,以柔道治天下,
  • 东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阴丰犯杀妻之罪,按律当斩。阴丰是皇亲,他的父亲阴就是明帝的母亲阴太后的弟弟。当时阴太后还健在人世,明帝丝毫不加以宽贷,下令将阴丰处死,阴就夫妻也因受牵连自杀,他的封国新阳侯国被
  • 明章之治是指就是中国古代东汉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期。那时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使他们在位期间成为汉朝皇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
  • 东汉自汉章帝以后,戚宦之争未尝稍息。汉和帝十岁即位,太后兄窦宪专权,皇帝与朝臣隔绝,只能依靠宦官。永元四年(92年),和帝用宦官郑众所掌握的禁军,消灭窦氏势力,宦官从此干政弄权。汉安帝初政,太后兄弟邓骘等
  • 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专权,世家大族李膺等联结太学生抨击朝政。公元166年,宦官将李膺等逮捕,后虽释放,但终身不许做官。灵帝时,外戚解除党禁,欲诛灭宦官,事泄。宦官于169年将李膺等百余人下狱处死,并陆续囚
  • 184年(甲子年),张角相约信众在3月5日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兴兵反汉;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而且根据五德始终说的推测,汉为火德,火生土,而土为黄色,所以众信徒都
  • 东汉章帝时召开的一次讨论儒家经典的学术会议。东汉初年,经今古文学的门户之见日益加深,各派内部因师承不同,对儒家经典的解说不一,章句歧异。汉光武帝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宣布图谶于天下,把谶纬之学正式
  • 战争日期:公元208年七月~公元208年十二月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曹操基本统一北
  • 刘备逃到了邺城(冀州的治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袁绍才感到曹操是个强大的敌人,决心进攻许都。原来劝他攻打许都的田丰,这时候却不赞成马上进攻。他说:现在许都已经不是空虚的了,怎么还能去袭击呢!曹操兵马虽
  •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今河南南阳城西,一说为湖北襄阳城西南)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
  • 赤壁之战后,曹操并未完全退出荆州,仍占有南郡北部,设置襄阳郡。襄阳、樊城在汉水南北,互成犄角,是曹操保卫中原的要地,故特派其族弟镇南将军曹仁驻守。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刘备商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
  • 赤壁之战后,曹操并未完全退出荆州,仍占有南郡北部,设置襄阳郡。襄阳、樊城在汉水南北,互成犄角,是曹操保卫中原的要地,故特派其族弟镇南将军曹仁驻守。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刘备商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
  • 爆发于公元222年,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和蜀汉(刘备)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编辑本段战役背景曹丕废掉汉献帝后,建立了魏国,接着刘备和
  •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
  • 三国时期的魏国建立后,发生在曹魏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最后以司马懿杀害曹爽并夺取大权而结束。魏少帝曹芳在位时期,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谥等人,排斥司马懿。正始十年正月(249年)
  • 太康元年(280年),晋大举攻吴,王浑既破孙皓中军,屯兵不敢渡江。而王浚乘胜纳降,达建康,孙皓投降,威名益振。浑耻且忿,表浚违诏不受节度,又谓浚军得吴宝物,浚上书自理,与浑互相表奏争功。诏以浑征东大将军、
  • 西晋初的政治繁荣局面。咸宁六年(280),西晋灭孙吴,结束了东汉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遂与当年四年改元太康。在以后的10余年间(280289),西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
  • 从东汉末年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
  • 从东汉以来,西部和北部周边各族便不断向内地迁徙,除了是由于汉族地主的军事征服,以及招诱外族以补充中原兵源劳力的不足外,另方面也是因为周边各族的势力消长变化,而引起的外族的迁徙,结果在北方汉族人口锐减的
  • 中国西晋时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太熙元年(290)晋
  • 从东汉以来,中国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各少数民族开始不断地向内地迁徙。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与此同时,周边各少数民族势力的消长变
  •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割据政权。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
  • 中国古代按官职品级授与官吏作为俸禄的土地。施行于西晋至明初,其间亦曾称为菜田、禄田、职公田、职分田等。职田是国家掌握的公田,不属官吏私人所有,只以收获物或部分收获物充作俸禄的一部分,官吏离任时要把职田
  • 刘聪攻下长安后,南方还在晋朝官员手里。晋愍帝在被俘前留下诏书,要镇守在建康(原名建业,今江苏南京市)的琅琊(音lngy)王司马睿(音ru)继承皇位。司马睿在西晋皇族中,地位和名望并不高。晋怀帝的时候,
  •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
  • 东晋初年世族军阀王敦篡夺帝位的叛乱。王敦是东晋司徒王导从史。东晋建立,他官至镇东大将军,开府、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军事,执掌军事重权,渐有篡位野心。他镇守武昌,位处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上游,对东晋政
  • 冉闵为石勒养子,故后改冉姓为石姓。东晋永和五年,石勒死,诸子争位,石闵时为都督,总内外兵权,广抚将士,树立己恩,杀石遵。龙骧将军孙伏都、刘株等欲诛都督石闵,称李农反。石鉴攻闵、农,不克。闵、农率众数千
  • 土断是东晋废除侨置郡县、使侨管土著编入所在郡县户籍的办法。东晋曾在其管辖地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郡县(即侨置郡县),安置北方士族,保持其封建特权。当时侨置郡县无一定的边界,不征租税徭役。这些士族广造田园,
  • 陶侃平定了苏峻的叛乱以后,东晋王朝暂时获得了安定的局面。这时候,北边却乱了起来。后赵国主石虎(石勒儿子)死了以后,内部发生大乱,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历史上称为冉魏;鲜卑族贵族慕容皝(音huǎ
  • 383年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确定了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格局。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中国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在南方,晋琅邪王司
  • 宋武帝刘裕死后,长子刘义符即位,两年后,大臣徐羡之等杀刘义符,立刘裕三子刘义隆,史称宋文帝。宋文帝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
  • 拓跋珪死后,其子拓跋嗣(魏明元帝)、孙魏太武帝拓跋焘承其前业,擢用汉族大地主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颖、渤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数百人担任官职,形成了拓跋贵族与汉人世家豪族的联合封建政
  • 国史之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编纂的国史直书揭露了北魏统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耻屈辱的历史,被北魏世祖下令族诛,同时株连被杀的还有崔浩姻亲范阳卢氏
  •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宴席上,范缜发表了反对佛教因果报应论,主张神灭的言论,随后他又据此进一步写成著名的《神灭论》。此文一出,引发了关于神灭的大论战。数年后,笃
  • 孝文帝(公元467年499年),本姓拓跋,是拓跋弘的长子,471年499年在位,为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于485年颁布了均田令,494年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
  • 北魏时期以宗教为旗帜的规模最大的人民起义。又称法庆起义。北魏佛教盛行﹐而僧人内部政治﹑经济地位相差悬殊。孝文帝即位后﹐佛教内部的派系斗争日益明显地表现为社会阶级的斗争。最高统治者有时支持某些僧侣讲道说
  •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鲜卑贵族汉化的加深,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权贵奢侈,守宰暴敛;赋役、兵役繁重,百姓纷纷逃亡或依附豪强。而长期戍守北边的沃野等六镇的将卒(多为拓跋部贵族及其成员或中原强宗子弟)因待遇骤降而
  • 河北起义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昌元年(公元525年),杜洛周率领因六镇大起义失败而被俘迁到河北的兵民在上谷(今北京延庆县)起义,反抗北魏政府的残酷统治。起义得到了人民的普遍响应,526年,鲜于修礼(
  • 中国北魏末年统治集团间争夺中央政权的一次变乱。尔朱氏属契胡,北魏初年被安置在秀容川(今山西朔州北),世为酋长,积聚了大量财富。北魏后期,尔朱荣(?~530)为契胡酋长,拥有八千余家的部落人民。魏末各族人
  • 沙苑之役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天平四年(公元537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亲率二十万军队至蒲津攻打西魏,西魏帝派遣宇文泰前来迎击,当时宇文泰的军队不满万人,但他力排众议,率军轻骑急进,在沙苑一举击溃
  • 侯景之乱是中国历史上南朝期间由诸侯王发起的祸国殃民的事件。南朝的梁王朝君主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广建寺庙佛塔,还出家同泰寺,要群臣用巨款为他赎身。迷恋于宗教的萧衍不事朝政,皇室招降纳叛成风。侯景之乱可以
  • 北魏为了统一北方,巩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为兵。那时,由于沙门历来可以免除租税、徭役,所以锐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诏,凡是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一律还俗服兵役。他还听信宰相崔浩的谗言劝谏,改信
  •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
  • 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了南方的陈,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此后,社会秩序逐渐安定下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南北加强经济文
  • 高丽又称高句丽,在朝鲜半岛北部,开皇十八年(598年),高丽王元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追击。隋文帝曾以大军出征高丽,终因孤军深入,无功而返。至炀帝时又进行了三次亲征高丽的战争。第一次出征是在大业七年(611年)二
  • 洛阳、虎牢之战是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至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军的一次重要作战。王世充原来是隋东都洛阳守将,隋炀帝死后,他在
  •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编辑本段任用贤
  •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佑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
  • 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
  •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
  •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最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达7年
  • 中国唐代武宗会昌年间的一次废佛运动。唐代后期,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损害了国库收入。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恶佛教,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会昌五年(845)四月,下令清查天下寺院
  • 唐文宗李昂,唐穆宗第二子,是中唐时期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唐朝后期,隐患丛生,矛盾激化,特别是宦官掌握了禁军,把持着朝政,不仅朝廷大臣的升降须由宦官首肯,就连皇帝的废立亦由宦竖操纵。自唐宪宗李纯之后,
  • 唐顺宗在位期间由王叔文、王伾等人所领导的一次政治革新运动。顺宗深知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对唐中央政权的危害,即位后立即起用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8人
  • 唐代中期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掌管当地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形成军人割据,常与朝廷对抗,历史上叫做藩镇。藩镇割据:唐朝中叶以后,一部分地方军政长官据地自雄,不服从中央命令的政治
  • 唐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桂州(治始安,今广西桂林)戍兵发动的反唐农民起义。咸通四年南诏北犯唐边时,徐州节度使孟球奉命召募兵士2000人,分800人到桂州戍防,约定三年后代回。可是已经过了六年,戍兵屡求
  •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1],进士不第,曾组织盐帮,与朝廷缉查私盐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干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荷泽市西南)与子侄黄揆
  • 重元之乱亦称滦河之变,是辽皇族内部争夺帝位的事件。兴宗在位时加封其弟耶律重元为皇太弟。道宗耶律洪基继位,尊重元为皇太叔、天下兵马大元帅。重元之子涅鲁古,在兴宗时,已进封楚王;道宗更委以重任,官至知南院
  • 辽圣宗统治末年,辽东京户部使韩绍勋在当地强行实施新赋税制度,加重了渤海人的负担,引起民众不满。户部副使王嘉又强徵民夫运粟米到燕地,民不堪命。太平九年(1029年)八月,渤海王族、辽东京舍利军详稳大延林率众起
  • 唐乾符二年(875年)初,濮州(今山东鄄城北旧城)人王仙芝聚众数千,发动反抗唐朝统治的农民起义。王仙芝,贩私盐时奔走各地,为抗拒官府查缉,练会武艺。时关东大旱,官吏还要催缴租税、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王仙
  • 大同元年(947年)四月,辽太宗灭晋还师途中病死,众将拥立从征的太祖孙、东丹王子永康王耶律兀欲即帝位。述律太后一直欲传位李胡,李胡以皇太弟兼天下兵马大元帅也认为皇位非己莫属。在述律太后的支持下,李胡率军从
  • 怨军由辽招募的辽东逃亡失业者组成,军名取自失去家园报怨于金。怨军分八营,共二万八千人。天庆七年(1117年),辽国辽东大部分地区失陷于金,形势对辽极为不利。辽天祚帝任命南京留守耶律淳为都元帅、萧德恭为副帅,

返回顶部

分类查找目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