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 > 家庭教育 > 情绪管理 > 正文

小学生学常见不良情绪及影响

来源:网络来源 文章作者:网编辑 2021-12-11 14:18:14

  1.过度焦虑

  过度焦虑是由于担心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增加失败感和内疚感,从而形成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过度焦虑的学生往往敏感、多虑、缺乏自信心,他们平时往往比较温顺,老实,守纪律,自制力强,自尊心强,对待事物认真负责,但常过分紧张,特别在陌生环境、处理陌生事物时,更易出现焦虑和惶恐;

  他们往往学习认真,但总担心学习不好,与同伴相处时也唯恐与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

  在生理上,常因此出现睡眠不好、做恶梦、讲梦话、食欲不振、心跳多汗、尿频、便秘等症状。

  过度焦虑还会影响儿童的行为、智力及人格等多方面。过度焦虑的儿童往往表现退缩、过度顺从,或暴怒、恐惧、拒绝入学等。

  他们经常不能完成学习任务,过分敏感,自我评价过低,做事优柔寡断,谨小慎微,忧郁消沉,因此他们往往不受同伴的欢迎。

  2.强迫症倾向

  强迫症是一种神经症性障碍,其特征是重复出现缺乏现实意义的、不合理的观念、意向或行为,常导致焦虑、自责和忧郁。

  一般认为,2岁、7--8岁及青少年时期是正常儿童出现一些强迫症状的高峰年龄。如上楼梯时数数、用脚踢小石子等,这类行为并不是病态,随着年龄增长会自然消失。

  真正的强迫症在童年期并不很多,他们不像成年的强迫症患者那样出现明显的矛盾和焦虑不安,对自己的强迫行为并不以为然,只不过一定要刻板地重复这些行为,否则就会不安或发脾气。

  3.恐怖症

  恐怖症往往因为某种情境的出现或参与某项活动时产生过分强烈的或持续出现的紧张、恐惧和回避反应。常见的恐怖症有广场恐怖症、动物恐怖症、境遇恐怖症、疾病恐怖症和对人恐怖症等。

  小学生常见的恐怖反应可分为三大类:

  1.对身体损伤的恐惧,包括抽象的(如特殊食物、死亡、受伤、鬼怪、被诱拐等)和具体的(如坐飞机、登高、见陌生人等)两种

  2.对自然事件(如洪水、地震、电闪雷鸣、黑暗、动物等)的恐惧

  3.社交(如与父母分离、学校、作业等)的恐惧。正常儿童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这些恐惧反应,但如果儿童对某种刺激产生特别强烈的、不合理的、无法克制的恐惧,则通常是患了某种恐怖症。

  4.冲动

  冲动是一种因微小精神刺激而突然爆发非常强烈的不能接受的情绪,它经常伴有冲动性的行为。

  小学生情感不稳,自控能力较差,易激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会因点滴小事爆发强烈的愤怒情绪和攻击行为,难以自控,事前不顾后果,发作后对自己的行为虽懊悔,但不能防止再发。

  强烈的冲动情绪会给小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等,过度的冲动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自残、自杀或其他严重后果。

  5.胆怯

  胆怯是一种轻视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消极情绪。拥有这种情绪的人往往十分敏感、自尊心极强,却又胆小怕事,一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

  在小学生当中,胆怯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

  1.自卑,自卑的学生总是喜欢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做比较,觉得处处不如人,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不敢参加集体活动,甚至不敢跟老师说话;

  2.冷漠,因为胆怯而心生戒备,从而对生活丧失了热情和兴趣,这样的学生对学习漠然处之,对同学冷漠无情,对班级漠不关心,对老师的批评麻木不仁,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胆怯的学生一般不太合群、精神萎靡,甚至会导致自闭症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点击查看更多:情绪管理

  网提醒:


、单元测试题、小学知识点

尽在网公众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