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感性学习和理性学习(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网整理 2018-09-22 08:33:41
“感悟”一词表示感性层面上的“懂”。“品味”用在阅读、聆听等运用语言的活动中是“仔细体会、玩味”的意思,这一词义是由表示通过感觉器官产生的行为“品尝”的义项引申而来的。“仔细体会”是指通过“体验”,即“亲身经验”或“设身处地着想”,来领会,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也具有感性地领会、认识的含义。“感悟”“品味”用于表达语言文字运用和学习的行为,表示要像通过感觉器官触摸物件、品尝食物一样,来感知语言文字的信息,并体悟由此信息引发的联想。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自身的感觉器官仍然是感知信息的重要渠道,有些信息一定要用自己的器官去感知,绝对不可能用仪器替代,而且要调动适当器官的适当部位发挥作用,例如品味食物。狼吞虎咽的吃法,可以解决胃部的饥饿感,但是食不知味。而“知味”则要靠舌头去品。有专家指出,作为味觉器官的舌头,它的各个部位还有不同的分工,各种味道又能触发各种不同的人生体悟和联想,比如,感受甜味的主要部位是舌尖,甜味是童年最敏锐的感觉,它能产生幸福感、宠爱感。又如,感受酸味的,是舌的两边,对酸的品味,体现了对人生的渴望。舌根是苦的感应区,有人说,逃过苦味,人生不完全,爱喝茶的人,乐于体验生活的沧桑感。美国人的食品特别甜,这和美国的历史短、文化浅有关。
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理性思维越来越发达,而他们的感受机能总体上有所退化。有学者说,鼻腔记忆体可储存1万多种感觉,不过现代一般的成人大都已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所以有些保留古老敏锐嗅觉能力的人,法国的一些香水制造商都会出高薪竞相聘请。
同样道理,语文的感受力,如果不觉醒,不开发,也会退化。因此 许多老师呼吁,要提倡充分开发和调动“感觉”来参与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的活动。《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突出这样一些表达感性含义的词,从表层来看,只不过是补充和丰富了语文教学用语,其实更重要的是,调整了语文教育的走向,使之行走在更能体现本学科特点的轨道上。这样做不是要贬低或者排斥理性的学习,而是希望过去一度被忽视的感性学习能得到加强,特别是在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强调感性把握,不是要简单地用“感性学习”替换“理性学习”,而是要做加法,是要求在适当的学习时期,针对适当的学习内容,采用适当的学习姿态。更多的时候,“感性学习”和“理性学习”两者是综合发挥作用的。
在语文教育中,不但学生需要感性与理性力量的协同,语文老师也需要解放和增强自己对于语言、文学和文化现象的感受力,在自己的阅读鉴赏和表达交流活动中,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有主观的个人化的感受,又善于进行客观、理性的思考。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数学天天练
- 小学1-6年级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