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 > 家庭教育 > 学习方法 > 正文

语文学习与“高效课堂”势不两立(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网整理 2018-07-05 13:39:32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看,“丰富”、“深广”、“多元”、“熏陶感染”、“独特体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些描述都说明,语文教育的使命绝非“高效课堂”所能完成。

  记得四十年前恢复高考时,我实在无法复习语文,因为语文所涵盖的内容太丰富太深广,我不知从何下手。所以干脆不复习。但最后我的语文高考成绩是92.5分(满分100分)。仔细想来,这个成绩得益于我长期阅读和写作的积累。对的,就是“积累”。很难说是哪篇文章哪部著作提升了我的语文能力,甚至可以说我所读过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本著作都“可读可不读”——读了不见得“立竿见影”,没读也不会损失什么,但是,长期的积累,却让我形成了相对比较厚实的“语文储备”。

  参加工作后,我也曾跟在一些“专家”后面,试图将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化”,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我甚至曾经想编一套类似于数理化教材那样“有格有序”的“语文知识体系”方面的“专著”。后来都以失败告终,而且我至今也没看到哪位专家成功了。因为这种“探索”从根本上违背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要求语文课堂“高效”——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量?有多少学生知识过关?语文能力提升了多少?等等,这本身就是荒唐的。

  我主张并践行“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让学生既在课堂上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我大量给学生大量阅读优秀到中外名著,有时候一节课给他们读一篇优秀的短篇小说,我和孩子们都感动了,共同欢笑,共同流泪,却很难说我们“收获”了什么“知识”,这样的课似乎是“无效”的,但几年这样的课却促进了我们情感的丰富,思想的深刻,胸襟的拓展,能力的提升,生命的成长……这就是语文学习的特点,也是语文教育的特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醒教师:“决不允许热衷于那些‘高效快速’教学法,因为那些教学法是把儿童的头脑能够无限地储存信息的电子机器来使用的。儿童是有生命的东西,他的大脑是最精密、最柔嫩的器官,我们应该小心翼翼地对待和爱护它。”

  是的,学生的大脑绝非“能够无限地储存信息的电子机器”。尤其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我们更不应该把丰富的语文素养当做切碎了的饲料而“高效”地往学生头脑里面塞。那不是语文学习,而是“反语文学习”——是和真正的语文学习背道而驰的。

  但是,现在不少语文老师却热衷于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于是文质兼美的课文被肢解成了“知识点”和“训练点”,所谓“导学稿”成了试题卷,语文课就是做题。语文课堂应有的欢笑、沉思、感动、熏陶、妙趣横生、怦然心动、热泪盈眶……统统没有了。有的,只有“高效”的训练和检测。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就是这样被败坏的,语文课就是这样被消灭的。

  所以我说,语文学习与“高效课堂”势不两立。

  2017年12月24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