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 > 家庭教育 > 情绪管理 > 正文

学生行为问题的正确解决方式(二)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网整理 2018-06-20 09:43:38

  第二

  倾听学生的成长故事,而不是作出道德评判

  学生的行为问题会投射出他们的成长故事,包含着他们的情感需求、生活态度、价值选择、处事方式等,也隐含着他们某些积极、美好的品质和能力。教师需抱着对学生未知心理领域的好奇,创设安全、接纳的环境,引导学生讲述他们在行为问题发生时的所思所想、心路历程。

  倾听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会增进学生和教师间的情感联结,帮助学生觉察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重构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学生积极向上的自主性会在教师友好的倾听、真诚的肯定中源源不断地迸发出来。

  如果教师只是像警察破案一样急于弄清行为问题的细节,又像法官一样高高在上地对学生做道德评判,学生要么狡辩、逢迎,要么表面沉默不语,内心却充满了委屈、无助、愤恨等情绪。如此,学生不仅难以心悦诚服地执行老师的规定和要求,已有的好品质和能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弱、模糊不清,更谈不上培养责任感、感恩师长、喜爱学校等美好的情感。

  案例3

  高中生小C期中政治考试用手机作弊,被老师抓到。此后,班主任、年级组长、德育主任对他进行了逐层升级的诚信教育。每一次谈话,教师都语重心长地讲不诚信的恶果。从始至终,没有一个老师好奇、询问、倾听小C作弊前后的心路历程。最后,小C写下检讨书,检讨自己考试作弊的不诚信行为,又高谈阔论了诚信的意义,立下了以后诚信做人的誓言。

  然而,小C的内心感受却与检讨书的内容截然不同。事后,他对一个好朋友懊恼地说:“总算解脱了。我这次想考好点,时间都用来复习理科了,就想政治考得别太差,才干了这事。真不值!政治不及格又能怎么样?”

  居高临下做道德评判的老师们和小C的谈话从主题到情感始终没有达到同频共振。老师们没有看到、肯定小C成长故事中的勤奋、上进。小C口中、笔下写着高大上的道德名词,而思想却游离在老师谈论的道德主题之外。小C作弊前心中有无限的憧憬和斗志,作弊后却被懊恼笼罩,情绪低落,感觉一片灰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