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 > 趣味乐园 > 国学文化 > 正文

论国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家长帮全国站 文章作者:学而思网校 2016-06-23 16:38:08

  论国学的正确打开方式

  各位关注教育的家长们一定都知道,不久前,高考改革紧锣密鼓,教育部出台的各种改革都告诉我们,未来的语文考试除了增加分值外,最重要的是进行内容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校强调重视“传统”,古诗词、文言文等国学经典将在语文改革中地位飙升。

  国学,究竟应该如何打开呢?

  我么特地请到了网校资深语文老师——陈双(江湖人称“柚子老师”)分享她的观点。

  Q:什么是经典?

  经典的书。就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一辈子受用无尽的书。

  Q:读经分为哪几个阶段?

  个人认为,看孩子的不同情况,岁数大小以及领悟能力。

  读经典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读书认字。这一般多指学龄前到一、二年级这个阶段的孩子,重点在认字识词。所以这个时候孩子在诵读中,家长要重点考察孩子的读字认字的准确性。对于孩子是不是理解经典中的意思,不必做过多的强求。有些家长常问:“经典里的意思,是不是要和孩子讲啊?”这个问题,想来就有了答案。要不要讲,关键看孩子在哪个阶段,如果字还不认识呢,那就以认字为主,不必讲什么经典的意思。这里讲的一、二年级,也只是一个参考,核心的标准还是孩子的认字、识字水平,如果孩子大体的字认识了,见过了不少的“猪”了,那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是断文释意。这一般是在三年级到六年级。随着孩子认字能力越来越高,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水平后。这个时候的重点,可以转换到对经典语言的解释上来。对于这一个阶段的孩子,讲孩子能理解的意思,让她把句子读顺是必要的。这一个阶段,就是我们平时上课讲的,扶上马,送一程。

  第三阶段是领悟境界。如果对经典的大致意思理解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对经典的深意的领悟上 。比如“欲速则不达”——句意是讲求快了,就达不到目的,有拔苗助长之意。很多人读到这个欲速则不达了,知道速度快了不好,但怎么才是好呢,是不是停下来了呢?但这样理解还是不到家,那么更深的解释是什么呢?是坚持,是恒心。要讲耕耘,不求收获,一步一个脚印。

  Q:经典要不要背?

  我们肯定有过这样的体会,很早背过的英文单词,现在都记不得了。背过了吗,记下了吗?背过了,也记下了,可是最终还是全忘了。同理,我们过去读高中,也背过不少古文,但基本上也是背过了,用不了多久,就忘得差不多了。

  背不是过程,是结果。过程是什么呢?是多读、熟读、常读、长读。这个过程重视了,记住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一味强调让孩子背,孩子压力大,在短期内记下了,但时间一久还是会忘的。欲速则不达,重在恒心。每天如乌龟一样慢慢的爬,比小兔子刺溜一下子跑几百米更有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