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宁波网整理 2011-11-01 18:38:01
初中不比小学,他它是让孩子由幼稚的童年向青少年过渡的关键时期。孩子在刚刚进入初中时会状况百出:不知如何学习,上课不懂如何记笔记,自习课不知干什么,不会有计划的复习,考试后面对自己与小学相比差距很大的成绩不知如何是好,不会处理与同学的关系,难以适应新的环境等等。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总结了一下原因: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如何才能做好衔接呢?以下5点是给家长们的一个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啊。
1、帮孩子摆正心态,做好心理调适。
在一个班,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这就意味着每个学生又都回归到同一起跑线上同场竞技,人人都名列前茅是不可能的,金字塔尖只能容一人。这一阶段需要做的是孩子、家长都要重新审视自己,准确定位,制定符合实际的预期目标。期望值过高,就会造成失望越大,从而导致自信心受挫。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肯定会遇到一些挑战和挫折。要让孩子对这些挫折有一个心理准备。这样就不至于一遇到打击就垂头丧气。在这个基础上给予孩子合理的期望,更有利于孩子的适应和学习。
2、帮助孩子转变学习方式。
这是每一个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开始。初中学科知识量大、难度大、学习进度快、综合性强、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理解要求高,教师不可能像小学那么具体地要求学生每个环节怎样做,而是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如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单元小结、考后分析等。如果不了解这些,还是用小学老一套方法远远不够,学习成绩自然会下降的。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初一时不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到初三时面对密度大、内容多,综合性强的复习一点办法都没有。其中不乏在初一、初二学习不错的学生,这些学生成绩下降,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学习习惯不好,因为在初一、初二,学习内容相对简单,所以还可以勉强凑合,但是到了初三后就不行了。
那么如何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家长要指导孩子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死记为活用,孩子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在阅读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因此提高听课效率是尤为重要的,那么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
a、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这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
c、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3)善于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初中的学习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要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竞争激烈的中考。
孩子在进入初中后,初一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一年。在初一如果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正确的学习习惯,一方面,孩子的学习会受到影响,孩子会感觉到自己付出了很多,成绩却不如意,或者跟以前的付出一样,成绩却比以前差多了。另一方面,随着孩子学习内容的加深,孩子会发现他对知识的掌握越来越困难,而且越来越不会学习。慢慢地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关注网官方微信 数学资料、数学真题、更有全国教育资讯 微信搜索“网”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