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读 > 正文

想象力也是需要培养的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网整理 2019-04-07 10:47:12

  我忽然发现所谓“保护孩子天生的想象力”其实有点矫情。就凭他那点小认知,怎么可能创造出宏大的想象空间呢?当然需要后天的培养啦!

  “给定主题” 的困境

  我在教学生《创意写作》的时候,经常会在课堂里引入“头脑风暴”,不做任何限制,让孩子们沿着某个宽泛的主题自由想象。但结果往往不如人意:至少有一半孩子抱着脑袋,什么都想不出来;剩下的孩子里又有至少一半,想出来的内容非常平庸(嗯,我们就直截了当地这样说吧);只有很少数想法会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这些想法并不集中在某几个孩子身上,而是每次来自不同的孩子,有可能这次是A有一个灵光乍现的点,下一次是B冒出一朵思维火花。经过观察,我的判断如下:如果所讨论的主题刚好撞上这个孩子眼下或前不久刚关注过的事物,他就比较有可能给出较特别、较具体的内容。比如他刚看过的一部电影或刚去旅行过一次。

  我在家里跟小朋友一起读书、讲故事的时候也发现类似现象:如果是就着当下的、他正在探究的话题,这家伙可以侃侃而谈,甚至像模像样地跟我进行多角度讨论,逻辑链完整,引述材料丰富,还能提出不少很有质量的问题或见解,步步深入地追问。但是,如果是给定一个主题,让他随便讲点什么……他讲出来的内容往往非常简单、幼稚。简直判若两人。

  我把这种现象总结为“给定主题”困境。

  很多孩子直到念中学了,都还在面临此类困境。每次看到命题作文就头疼,脑子一片空白,完全想不出可以写点什么。但这事儿对我来说很容易啊:我可以哗哗哗给出一堆构想,然后从中挑选一个最具可实现性的,再去做具体细致的规划。我就开始琢磨:是什么限制了孩子们的思维,是什么导致了“给定主题”困境?要破解这个困境,让孩子们能够自由思考和想象,需要些什么?

  关于“给定主题”困境

  如果你认为“给定主题”困境与想象力无关——如果你认为想象力就是“随便自己乱想”的代名词,那是不对的。至少高级别的想象力并不是随便乱想,而是有特定方向:为了解决问题或为了创造而想象。进入到这个层面,想象就需要围绕某个特定主题进行。

  扩展认知,建立“素材库”

  我从前的观察和思考表明,想象绝对是需要素材的。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典型案例是:在触屏发明之前,科幻电影里的宇宙飞船都遍布按键,直到触屏出现在现实世界,宇宙飞船内部才开始冒出各种半透明的屏幕(但仍有许多飞船延续了机械时代的美学风格)。

  而孩子们在自由想象练习面前束手无策,正反映出他们所参与的活动、所接触事物的单调。他们所能想到的只有校园生活,而听课、做题又占据了绝大部分。为此我们要做的是拓展他们的接触面,令他们能够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获得丰富多样的经验,以及在实践有限的情况下,用阅读(包括观影等二手资料)作为切实有效的补充,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素材库”。

  这一方向已经在大量的教育实践中被证明为真实、有效。比如在我的课堂里,如果让孩子们离开自己的现实生活,去想想他们读过的书、看到过的故事,总能提供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再比如我们家小朋友,每次带他去看电影、看画展、参观博物馆……回来后他总能创作出新的图画。而如果很久没有接触外部的新鲜事物,他有时候就会叫唤:不知道该画什么!

  搭建“开放式结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