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读 > 正文

杨绛:教育是伴随一生的事(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网整理 2019-04-02 08:47:19


  高中时,杨绛不善分辨平仄声,父亲便鼓励她,这些以后自然会懂的。

  杨绛热爱诗词文学,杨荫杭便为她买这类书。在杨绛考入东吴大学后,担心文学不如一些学科可以直观地有益于人。父亲开导她:“喜欢的就是性之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最终,杨绛还是选择了文学。

  杨绛做了母亲之后,继承了父亲的教育观。

  她和钱钟书在教育上,对孩子更加包容。钱钟书甚至比女儿还淘气。

  有一个夏天,格外闷热,女儿钱媛露着肚皮睡觉,钱钟书悄悄在她的肚子上画了个大脸。每天睡觉,钱钟书都会把女儿的玩具、镜子、文具藏进被窝里,设置陷阱,让女儿上钩。二人乐此不疲。

  钱媛小时候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钱媛曾写过一篇《爸爸逗我玩》,讲述了父亲教她学外语,不禁教英文,还教法语、德语单词,有朋友来时,父亲就要她去卖弄。“我就八哥学舌那样回答,客人听了哈哈大笑,我以为自己很‘博学’,不免沾沾自喜,塌鼻子都翘起来了。”

  钱媛有时不懂的英文,父亲反而不去教她,鼓励她自己去查找,有时为了查一个释义,钱媛甚至要查找5、6本英文字典。

  这也成就了钱媛独立的性格。

  杨绛、钱钟书、钱媛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和完善的,对于个人来讲,教育是一生的事情。每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际遇时,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迷茫和不解。如果没有好的指引,就会走很多弯路,甚至误入歧途。

  父母应该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挚友。教育的目的不应只是“教学”,更在于“育人”,让孩子明事理。“坏的教育”容易让孩子偏离航向,迷失在茫茫大海之中;而“好的教育”是一盏明灯,启发孩子的兴趣,培养自觉性,从而拥有独立的上进心,不断完善自己。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成为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就像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中写的:“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注:杨绛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外国文学翻译以及研究学家。她的一生为为文学事业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2016年5月25日凌晨去世,享年105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