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读 > 正文

复旦附中校长的一篇关于怎样教育孩子的演讲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网整理 2019-03-15 11:23:41

  怎样教育孩子是萦绕在每一个家庭的问题,作为复旦附中的校长,一名资深的教育者,看看他给了大家什么建议,有哪些又是值得采纳的呢?

  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者,接触过很多学生和家长,希望结合家长们最关注的问题,分享复旦附中校长在一次演讲中,谈到的一套好的家庭教育方法,相信对家长们教育孩子有所启发。

  孩子别太优秀,停一停!一个优秀的孩子,会弹钢琴、又会跳舞,还会画画,学习成绩还好。长大了,读初中了也什么都会,每次考试前几名,考上重点高中,高考又成为状元或者前几名,考上国外或者国内最好的大学。

  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几年以后读研究生,在读博士。

  你看,父母也荣耀了,感觉孩子很优秀,不到45岁就是副处级干部,不到50岁就是正处级干部了,见到亲戚朋友、同学、家人逢人便说孩子有出息。然后,不到55岁他就进监狱了。父母这个时候还流着一行老泪:“我的孩子怎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想要的吗?当年我们追求分数、琴棋书画、那么多才干......我们就要思考了,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

  我们的教育缺乏灵魂的东西,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01

  引导孩子转向爱、善、智慧

  那么,我们现在能不能不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育,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是不是灵魂出了问题。

  柏拉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那么请问转向哪,往哪转?引导孩子转向分数、转向才能、转向才干、转向本事?都不是。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写了一本书《教育就是解放心灵》。解放心灵,按柏拉图的语境来说,心灵究竟应该转向哪里?你学过哲学,在西方哲学里面“爱智慧”就是哲,那我加一个善,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有爱、善、智慧这三样东西。

  你说这个人今后差一点技术、差一点才能,又能差到哪里去呢?而恰恰这个东西是我们全世界的普适价值,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忘了。

  我从这个例子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就是“慢”的艺术。什么是教育?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我把这句话送给各位父母,子女就要这样养,要慢,不要着急。

  上帝让他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就一定会给予他存在的价值体现,你记得这句话,“存在即价值”。

  02

  教育就像养花,静待花开

  人生就应该是一个“慢”的艺术,教育亦如此。

  我的一位学生的女儿,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带到我家来。她说:“老师,你看我的孩子不爱吃饭、瘦小,黄毛丫头,怎么办啊?”我说:“才10岁你着什么急啊?”

  “她学习成绩不行,吃饭也不行,比同龄人都要矮一头,怎么得了!”我说:“你形象不错,自己的孩子会差多少呢,你不要着急,太在乎这个东西没用,养人要慢慢来,你着急她也不会长,拔苗敢拔吗?”

  2014年,高考结束以后,志愿都填报完了,录取通知书来了,她带着一个亭亭玉立,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子来,说:“快叫师爷爷,这就是当年那个黄毛丫头。”

  我说:“你当年是不是很着急?孩子几年工夫,长得比你高,比你漂亮,还考了一个好大学。”她说:“当时我真的很着急,现在觉得很自豪。”

  03

  适合就是最好的教育

  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的指向。现在某些学校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都是这样的无聊、矫情的语言,这样就能把教育做好了?

  不要今天看到我们校园门口上写着“热烈祝贺某某成为文(理)科状元,考上清华、北大”,就以为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功。我刚才说了,孩子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性。一个孩子为什么有价值?因为他有可能性,他有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我的结论是:第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第二,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指向。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现在喜欢画画、喜欢弹钢琴,他今后就一定是个艺术家,可能他今后从事的工作和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有无限可能性。看一个孩子成绩不行就开始下定论,说孩子今后是擦皮鞋的或者将来没有出息,哪有这样的教育呢?

  现在好多名校干什么事?名校选孩子读书,因为优质教育资源有限,选择名校的人就多,于是名校就有资格来进行筛选。从事物的发展的规律来说是对的,但是从做教育的角度来说又是错的,选择人的教育叫“伪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这些名校还要考试入学,两科语数,小学低于198分,没有特长,一律不能录取。我所在的学校收的是几十分、120分左右的孩子,我们一样要把他们教出来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