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读 > 正文

什么是?

来源:网整理 文章作者:网 2011-07-06 20:01:16

 

最近,似乎一下子成了关注的焦点了。褒贬不一,各持一词。今天也来说说这。

  第一,什么是?

  就是奥林匹克数学的简称。

  1934年和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罗马尼亚数学物理学会邀请东欧国家中学生参加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从此每年一次,至今已举办了50届。

  的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有些题目的难度大大超过了大学入学考试,有些题目甚至数学家也感到棘手。通过这样高水平的比赛,可以及早发现数学人才,然后进行培养,使其脱颖而出。

  近年,国内外很多名牌大学和重点中学比较注重人才,通常通过选拔优秀生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对优秀的学生偏爱有佳,每年有很多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直接免试进入北大数学系。

  由于,高校和重点中学对人才的重视,近年来,又出现了小学一词。小学全称叫"小学奥林匹克数学",或叫"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称呼起源于"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体现了数学与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精神的共通性:更快、更高、更强。其实它更准确应称为"小学竞赛数学"。

  第二,与小升初的关系

  小学升初中取消统一考试之后,似乎与小升初便有了一种难解的情缘了。重点中学对于那些成绩好,尤其是权威杯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总是青睐有加。这极大影响了学队伍的不断壮大。

  对于小升初的学生来说,通过的学习可以得到以下的实惠:

  顺利走进名牌中学

  要想顺利走进名牌中学,含金量高的各种奖项和证书才是最保险的通行证,能在各类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才是重点中学更为青睐的对象。

  角逐名校分班考试

  进入重点中学并非小升初的终点,残酷的分班考试,才是对小升初的孩子们真实实力的考验。想进数学实验班,并没那么轻松,数学考试考的就是的功底。看的就是数学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这些小学学的好的学生,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就能体现出来。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能力。通过的学习,让孩子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对于今后的其他理科科目学习的帮助很大,打牢理科学习的扎实基础。

  第三,题究竟有多难?

  举例一下经常被提到的行程问题,大家可以试一试。

  【例1】火车通过一条长1140米的桥梁用了50秒,火车穿过1980米的隧道用了80秒,求这列火车的速度和车长。(过桥问题)

  【例2】一列火车通过800米的桥需55秒,通过500米的隧道需40秒。问该列车与另一列长384、每秒钟行18米的列车迎面错车需要多少秒钟?(火车相遇)

  【例3】龟兔赛跑,全程5.4千米,兔子每小时跑25千米,乌龟每小时跑4千米,乌龟不停的跑,但兔子却边跑边玩,它先跑1分,然后再玩15分,又跑2分,玩15分,再跑3分,玩15分,……,那么先到达终点的比后到达终点的快几分钟呢?(停走问题)

  【例4】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于乙、丙背向而行。甲每分40米,乙每分38米,丙每分36米。出发后,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又与丙相遇。这花圃的周长是多少?(多人行程)

  【例5】甲乙两人在相距9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是每秒钟3米,乙的速度是每秒钟2米。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出发,10分钟内共相遇了几次?(平行线+周期性分析)

  第四,学习的利弊?

  学习的好坏,要分情况来说,对于学校课堂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讲,适当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但如果对于一个学习学校课本内容都很吃力的学生来讲,不顾现状的贪多求快,不仅学不好,可能反而因此带来负面的心理压力。

  对于适合学习的孩子来说,通过学习可以:

  1、促进在校成绩的全面提高,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2、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优势,培养自信;

  3、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

  4、数学是理科的基础,学习对于这个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学习物理化学都非常有好处(很多重点中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招好的学生)。

  着重培养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是一种智力游戏,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当成负担。

  片面的说不好也是不客观的,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开发智力,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很多学生学习后在学校里各科(而不只是数学)成绩直线上升,并能一直遥遥领先。

  第五,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

  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学习确实对思维有一定帮助,而且上路得早,对以后的学习会有一定好处。

  但是还是一句话,要看小孩的实际情况,如果他不喜欢,数学成绩一般甚至很差,就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来学习了。如果强迫学习,只会让他们更加头疼,学习更感吃力,对数学更加没有兴趣。

  学习绝不是短期的功利行为,也决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是持之以恒。所以客观地讲,一般的学生还是要以普通数学的要求为基础。

  概括来说具备以下特征的孩子比较适合学:

  一、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

  二、突出的自学能力

  三、强烈的独立意识

  四、超常的记忆力

  五、超常的心算能力

  六、坚强的意志品质

  七、富于创造性

  八、高远的志向和报负

  第六,什么时候开始学比较合适?

  一般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比较合适,四、五年级入手也不算太晚。太早了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并且这个时候数学基础还没有打好,孩子学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很容易遇到困难。如果因此而使孩子的兴趣受打击,使他产生畏难、厌学情绪就糟了。

  在孩子学之前,家长可以从其他方面入手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和能力。观察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开始,比如带孩子上街时,启发他认门牌号上的数字,说说这是几位数;再比如玩具中也有数学,可以让孩子通过玩具识别三角形、长方形等各种形状……。也就是重点培养孩子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加强孩子的数感训练,这对孩子将来学数学很有帮助。

  第七,怎么给孩子选择辅导班和辅导老师?

  这要因人而异,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作决定。

  如果你的孩子求知欲旺,学的兴致很高,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大课堂"上又能积极主动地提问,那就不一定请家教,上班就行了。

  如果孩子在上述方面不很突出,可以考虑请家教,让家教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学好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一定要多问,多跟老师交流,家教能让孩子的疑问及时得到解决,对学是有促进作用的。

  关于选择班和老师概括五点:

  1.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2.要调查任教老师的教学经历,最好能听教师上几节课

  3.了解孩子在自信心方面是否有明显的增强,并长期地保持对的兴趣。

  4.不要过分听信商业性的宣传。

  5.班的班额不能太大。

  第八,学习的有哪些方法?

  学习没有捷径,但是有技巧,同样,学习也是如此,总结五个有用的学习小方法。

  第一种:记笔记。

  这方法其实很普遍也很简单,但恰恰是很多同学不容易做到的,记笔记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把老师的精华记录下来方便复习,二是练习学生的书写能力,三是可以让学生养成边听边写的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第二种:错题本。

  很多孩子都马虎,但有些马虎其实是同学对知识点理解不清晰造成的,这类的题目一定要记录下来。还有的是出题者故意设计的陷阱,这也可以记录下来,定时复习,久了之后很多马虎自然而然地就避免了。

  第三种:题目分类本。

  和错题本一样,专门记录自己做过的试题,分类指的是将自己做过的试题分为几大类,一类是极其简单,自己一看就会的。一类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思考找到突破口的,还有一类就是难度很大,需要综合运用很多知识并进行推理才能解答的,后两类都应该是我们的记录重点。在对试题分类的过程中同学自然地就增强了对试题的进一步理解。

  第四种:旧题新解。

  不定时的翻翻原来做过的试题,但是重点是思考有没有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这样不断地增加思考有利于形成学生思考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多角度考察问题的思路,并随时利用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第五种:学习小组。

  定期地和小组成员分享好试题,好方法,好技巧,好经验,即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又可以在交朋友的过程学习到新的东西,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协调能力。

  第九,与竞赛

  目前针对的全国性比赛有华杯赛、数学解题能力展示、走美(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希望杯等几大杯赛。

  含金量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华杯赛的含金量要高,获奖证书的权重也比较高。当然每个杯赛都有它针对的侧重点,比如走美,它主要侧重的基础知识,还有就是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

  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学习的学生,可以适量参加一些竞赛,对于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是必不可少。在孩子自愿的前提下,可以参加一些比赛,但应该认识到,在竞赛中获奖的必竟是少数,不应把学习的目的放在竞赛获奖上,更应放在兴趣培养上,目光要长远一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