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 > 家庭教育 > 学习方法 > 正文

小学生学习舞蹈的必备技巧

来源:济南网 2010-11-11 16:37:57

  一舞蹈教学应具备的三要素------“趣、情、美”。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舞蹈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孩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审美教育,在“趣”“情”“美”三要素中完成舞蹈教学任务。

  1、“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打开舞蹈殿堂的钥匙,舞蹈教学首先要引起孩子的兴趣,进而激发孩子产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准确规范、优美动人的舞蹈示范来感染孩子,并充分运用各种形式与手段来提高孩子的兴趣。以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课为例,“身韵”的提法兼有身法和韵律的双重含义,包含着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要求。身韵课细腻地解剖了每一动的前因后果及其内外的紧密联系,让孩子们感动了,身韵课便进入到一种特别的状态。身韵课实为心韵课,它练的是心。我们要教孩子怎样去强化某个点,怎样依附于音乐又跳出音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在舞蹈教学的最初阶段,基本功和强化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很枯燥的,但却是走向艺术王国的必由之路。我认为,可以把难度较高、较枯燥的动作放在“趣”中完成,并保持“情”的状态。如“控制组合”在课堂的基础训练中,舞蹈动作是控制在舞姿的停顿上,或者在短暂的动作组合延伸过程中,这就要求舞蹈动作做到技巧高和稳定性强,这项训练一般是将重心放在单腿上完成的优美舞姿,因此做起来就显得非常吃力和枯燥,这时我们就应选择以轻松、抒情为基调的音乐旋律,给孩子们以舒展、自如的感觉,从而把枯燥的“控制组合”在感情上予以调节。训练动作中也应有情绪上的控制,不仅要考虑到动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还需要气韵的流畅。准确的音乐选择能使人闻声而动,这种选择能让孩子达到动作的韵律与气息相呼应的目的。

  随着“兴趣”的建立,我们在课堂上为扩大知识面,可以介绍舞蹈的类别、流派及艺术特点等,并辅之以相应的舞蹈动作,使孩子们了解舞蹈类型的文化内蕴、价值取向和其中蕴涵的深层的民族心理等,由此而让孩子们在“趣”中得到收获,提高对舞蹈的认识,增强自信心,萌发强烈的求知欲。

  2、“情”------感情是走向舞蹈美的必经之路。阮籍的《乐伦》称“舞以宣情”。舞蹈被称作人类艺术之母。舞蹈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最古老也最直接、最强烈的艺术形式,是人们在讲话、感叹、吟诵、歌唱皆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感情时才生发的。我们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强调“情”,舞蹈是一种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没有“情感”的舞蹈是空洞的,舞蹈毕竟和杂技、竞技体育不同。情感是动作的内心根据,动作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

  3、“美”------动作的美感也是舞蹈教学不可或缺的。假如“情感”、“兴趣”都有了,却忽略了动作的美感,就不能称之为好的舞蹈,舞蹈是一门肢体的艺术,靠的是肢体语言的优美来打动观众,达到沟通交流情感。培养学生的美感,教师规范的示范是关键因素之一。

  二 对于目前舞蹈教学中"侧重于技术技巧"的思考

  1、现代人对舞蹈技术技巧的过度追捧,因为“技术技巧可以用来提升舞蹈的观赏性”,可以辅助舞蹈达到预期的表现效果,所以技术技巧在舞蹈中得以广泛应用。而技巧课也成为了舞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用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一个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随着舞蹈的发展,过去已有的很多技术技巧已经远远不能达到润色舞蹈作品的作用了,于是开始向杂技中不断出新的高难度技巧借鉴。所以往往形成一个观念上的误区,即“只单纯重视了舞蹈的表现性”,忽视了舞蹈的内涵,使舞蹈只是注重表面的表演,让观众对于技术技巧的惊叹加强,对于情感的交流与震撼减弱。于是我们为了追求舞蹈的可观赏性,从舞蹈教育阶段开始对于技术技巧重新定义,加强了技术技巧的训练力度、强度,使得教师过度偏爱技巧、孩子们过度崇尚技巧、编导与演员过度依赖技巧。从而使得“舞蹈侧重于技术技巧”的误区越来越大。

  2、技术技巧不等于舞蹈艺术

  艺术所表现出的是人类情感与社会生活,然而舞蹈中技巧所起到的作用是提升动作的表现力,以动作传达想象与感觉。用一句话来总结即“技巧是一种表现手段”,是达到我们表达出舞蹈情感的一种手段,技巧动作本身并不具备表现人类情感与社会生活的作用,它是舞蹈的一个润色品,一个辅助工具而已。

  不管一个舞蹈中是否有技巧,我们都把它称为舞蹈,可见技巧并不是舞蹈所必须的、必要的、必备的一个条件。但是现在往往把舞蹈与技巧联系在了一起,忽视了什么才是舞蹈的主导因素,忽略了舞蹈的本体并不是技巧。技巧只能说是舞蹈的润色工具和表现手段之一,并不是舞蹈的追求所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