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 > 家庭教育 > 学习方法 > 正文

是谁塑造了山东人?

来源:本站原创 2010-08-31 13:31:54

  毫无疑问,孔子是中国人躲避不开的精神原乡,更是山东人不得不提的精神源头。孔子不只塑造了山东人的行为规范,更塑造了山东人的精神内核。
  孔子的老爸叔梁纥,娶施氏曜英。这施氏生得九女,而不得一子。叔梁纥很生气,其后把精力放在小妾身上,小妾倒是生了个儿子,取名孟皮,也就是孔子的哥哥,却是个残疾。叔梁纥郁闷不已,此后,他又找了一个叫颜征在的年轻姑娘,生下孔子,取名仲尼。
  仲尼可怜,三岁那年老爸去世,从此家道中落。十七岁时,老妈又去世了,孔子在家服丧三年。
  日子虽然贫穷无奈,但孔子最大的收获却是有了大学问。这学问从何而来,并无记载,也无人知晓,他的知识体系如何形成,他的理论体系如何丰满,都成了无头案。不过,这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孔子创办了最大最好的私立学校,开创了民办教育的先河。由他始,打破了贵族才有资格受教育的界限,培养或间接培养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并以其所创建的儒家学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为了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他主动降低了教学门槛,少收学费甚至不收学费,以此来满足广大青少年求知若渴的心;他还成功地改造了诸如子路这样的街头混混,使之从一个社会寄生虫转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正是孔子以及孔子的学生以及孔子的学生的学生,才使中国人的智慧和精神变得深邃而不可测。
  孔子的一生,育人无数,可谓功德圆满,桃李天下,但同样充满悲剧,他所热衷和提倡的治国理念及实践活动,均以失败而告终。
  他痛恨礼崩乐坏,他向往先祖传统,但在大多数的时人眼里,他只是一个不合时宜满腹牢骚的智者,他的失败几乎天生注定。各国均拒绝了他施政的要求,他也只好孤独地徘徊于各国之间,宣传自己的主张,希望有朝一日,他所希望的大同社会得到响应。
  他一度心灰意冷,甚至发了很多牢骚。但牢骚之后,他还会投入到实际行动中,争取让自己的主张得到认可。在如此众多的反反复复当中,他头发白了,胡子白了,迅速苍老。
  但历史终究记住了他,他的思想和主张影响了后世中国的每一个朝代。
  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之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用来概括山东人的精神要义,亦不可能离得开这些字眼。
  他教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道理,教我们学习的技巧,教我们欣赏音乐,教我们品尝美食……他潜藏于我们灵魂的每一个角落,浸透于我们血液的每一个细胞。
  假设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所开创的儒家思想是山东人精神的主轴,那么在这根主轴的周围,还有一些必要的辅助。
  小时候最爱看《兴唐传》和《水浒传》,常被书中的英雄人物感动至融化。前者塑造的秦琼秦叔宝、程咬金,后者塑造的宋江、武松、鲁智深,皆为我所喜,其中有勇者,有谋者,有孝者,有智者……大约很多和我一样的山东人,从小被灌输了山东人的这种种优点,所以难免的,离开山东之后,就容易冒出一股无来由的自豪感。
  足智多谋的宋江、晁盖、吴用们是怎样谋划着每一次战役?勇猛过人粗中有细的纯爷们武松、鲁智深们到山上来之后适应吗?八十万禁军教头、革命性本来不强的林冲后来变得果敢么?是不是每个好汉的心中都有一面招安的旗?
  历史像烟云般散得飞快,谁也无从把握,只能任了个人的想象力,在天地之间纵横驰骋。这些梁山好汉们,有股放荡不羁的美,正是这股劲儿,弥补了孔子那彬彬有礼玉树临风不食人间烟火的伟岸形象。“梁山好汉”是对山东人精神气质的有效补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