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资源库 > 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 正文
2010-08-25 13:10:09 下载试卷 标签:一年级 数学 数学论文
各位老师请注意: 以下是网编辑为大家准备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点击查看 |
对一年级数学新教材的实践与思考
从初涉课改的喜悦与激动到如今的理性对待,我们在课改中走过了一年有余,在与新教材“亲密接触”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发现新教材在教学目标、内容、呈 现方式、编排的顺序、渗透数学思想等诸多方面,都有了许多新的特色。实践证明,新课程改革焕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转变了教师的观 念和角色。同时也给一线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和问题,现从新旧教材对比的角度累述如下,愿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对比与分析
1、新旧教材学习内容课时安排的对比与分析。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在一年级新旧教材里共同的内容有: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进位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元、角、分的认识,具体课时分配如下表:
新旧教材共同学习内容的课时(节次)对照表
10以内数的认识与加减法 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进位、退位加减法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 元、角、分的认识
新课 练习 新课 练习 新课 练习 新课 练习 新课 练习 新课 练习 新课 练习
旧教材 20 14 2 0 2 2 10 23 4 3 12 17 2 1
新教材 21 7 2 1 2 2 10 8 7 1 10 3 2 2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知道新旧教材在共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中,旧教材共用了112课时,新教材共用了78课时,比旧教材多了2节新课,少了整整36节练习课。
通过比较,我们同时又可知道,新教材在基本完成旧教材一年级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比一比、分类、位置、认识钟表、图形与拼组、找规律、统计7块教学内容,其课时安排如下:
比一比 分 类 位 置 认识钟表 图形的拼组 找规律 统 计
课时数 2 2 4 4 2 4 3
从统计中,我们知道,一学年中,新教材比旧教材少了14课时,按常规思维,既然减少了学习课时,学习的内容也应该进行删减,然而,在新教材不但没有减 少学习内容,反而增加了21课时的新内容;同时对旧教材里的计算部分进行了大量的课时缩减,特别是练习课大大减少,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下,是否会对学生知识 的巩固、检测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教材的编写载体材料的比较与分析。
“主题图”是新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其中许多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这些都体 现了《数学课标》“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的基本理念。然而,由于主题图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加上低年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在探 索主题图时他们常常会说一些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话题,这些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教师需要较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长时间的 对话,需要在学生取得对主题图的理解相对一致的时候才可以转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旧教材中,主题图的出现无论从情节、篇幅及色彩等方面都比较简单,学生看 后能很快地从中抽取数学信息,在较短的时间里直奔学习内容,从而增加了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和巩固练习的时间。另外,在与新教材配套的随堂练习中,也出现了很 多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占去了作业很大的篇幅,减少了练习量,也是造成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不好的一个原因。
分析:主题图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但同时也促使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激起了学生的“非数学”联想;特别是在课堂学习之后,以巩固学习知识为目标的时候,这时习题的设置应该以知识掌握为中心,强调练习密度,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
3、编写理念的比较与分析。
新教材的编写处处都体现了算法多样化,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很有好处的。而我们在研究与实践中却发现,由于一年级学生岁数小,自我意识还不是非 常稳定,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当一个学生表达了一种算法后,接下来还会有一部分学生出现类似的想法,而且这些想法许多都是临时接受,而不是自己的想法或已 经理解了的想法;另外,过分强调算法多样化,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对学生类似的算法、低级的算法不能及时、有效进行概括、提升。而旧教材采用教师有效引导下的 数学学习,课堂上教师必须提供给全班一个相对固定的解法,因此虽然学生的学习以接受学习为主要特征,但是由于教师教学引导到位,课堂对某一解法训练有效, 时间充分,因此,学生都能取得相对均衡的成绩。
新教材较之以往教材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非常强调数学生活化。有的课从头到尾都是研究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过分淡化了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研究,导致学 生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理解不深、把握不准,不能把生活现象上升到数学理论的高度,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了学生推理能力的形成, 阻碍了学生在数学上的进一步发展。如教师在教学一位数加法“8+5”时,通过实物演示,学生得出结果,教师询问学生,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得出结果,学生的回 答都是数出来的,再问,学生还是说数出来或猜出来的,没有学生认为是算出来的。可见,教师的平时教学过分强调直观感悟而忽略抽象思维的训练。
而随着创设情境的增加,也带来了学生意志品质的减弱。我们知道,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最独特的吸引力莫过于对人思维能力的提高,学习者通过冥思苦想解 决了一个问题所带来的成功感也是许多人喜欢数学的原因,而要获得这一成功感,必需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今的创设情境已经步入了迁就、迎合学生口味的 误区,久而久之,学生碰到一些枯燥的、不感兴趣的问题时也会放弃,而不是去精心研究。
二、思考与建议
1、增加适当的练习。
新教材减少计算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从“繁、难、偏”的计算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中去,以弥补以住老课程造成的不足。而如 今正值课程实验阶段,课程实验的结果要在学生升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才会逐渐显现,在实验中我们一线教师应在传统与改革中取得一个平衡点,避免矫枉过正。因 而,不妨在练习形式、内涵上下功夫,增加一些少量优质的练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放眼世界,每个国家的课程改革从未间断过,美国与日本也在学习我们成功的 教育经验,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我们不能因为以往过多的应试致使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而彻底否定过去教育中成功的做法。
2、客观、全面评估主题图的作用。
在主题图的运用时,要多考虑是否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提取、发展与抽象,要根据需要对主题图做适当的“粗加工”。在“比大小”一课中,教材中的“主题图” 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引入,非常切合学生的实际,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听童话故事的兴趣很高,而进入探究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 时,学生探究积极性就大大减弱,经过反思我选择了学生喜爱的食品“糖、果冻、桔子”等作为学习素材,结果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的环境中,想出 了许多不同的比较方法(看出来、数出来、摆出来……)。另外,在重视主题图创设的同时,我们不可轻易放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学习经验与思维能力, 它们也是我们进行教学的资源与起点,并且有效地应用这些资源,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化新为旧,让学生自我积极地构建知识网络。在课堂学习之后,以 巩固学习知识为目标的时候,这时习题的设置应该以知识掌握为中心,强调练习密度,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作业的设计 中,学生在课堂上已经经历了“情境——模式——应用”的学习过程,作业设计可多从实战型考虑,避免人为地降低学习实效。
3、体现算法多样化,还需具体化、优化。
在计算课中,精心创设环节,加强对各种不同算法学生群体的具体指导,突出算法创新,避免算法多样化所隐藏的算法混乱,使每个学生对自己选择的算法有足 够的理解与认识。另外,也要注意适当优化算法,在学生展示了多种算法后,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算法,帮助学生发现和学会相对简单优化的方法,促进学习 学困生的发展。一位特级教师在执教“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中所用的教学导向语言,值得我们学习。“你听懂这位小朋友说的方法了?”“我们也用他的方 法来试一试。”“你觉得哪种方法做起来最快?”这样,学困生便可在“模仿——尝试——选择——掌握”的教学模块中得到发展。
4、生活情境的创设要关注直观与抽象之间的辩证关系。
数学教学中太过抽象是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太过直观不但会冲淡数学应有的味道,还会妨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应从学生的实 际生活入手,通过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思考 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储备的增加、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学教学要逐步由生活引入问题转变为由数学引入问 题,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学的内部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学生自己储备的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逐步用数学味淡化生活味。
另外,即使在低段,我们有时也不需要再现原汁原味的生活情境,我们只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就可以了,这样既可以减少成本投入,又能节省时间。比如“认 识线段”一课,教师可以借助谈话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每个小朋友都跳过绳,当你跳绳的时候,绳子是怎样的?”学生马上会说是弯曲的,而不必兴师动众、大 张旗鼓地让学生上台跳绳比赛,学生沉浸在比赛中不亦乐乎,直到比赛结束时,老师才有机会转入正题:“跳绳的时候,绳子是怎样的?”然后演示把绳子拉直就是 一条线段,从而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
5、对教材编写的小建议。
在章节的编排上,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中已涉及分类的知识,建议把第五单元与第四单元换位置;把1——5各数的书写安排在了一起,这对于刚刚拿起笔的小学 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建议将这些数字的书写分散开;有些插图中的附加内容太多,如《9加几》的插图,把几种算法都注明,学生观察时就失去了思考的价值, 建议把这些算理在教师用书中出现;有些图意表达不明确,如第84页的插图,没有明确表达出11——20各数;在教学《时钟》时,我们发现学生对整时、整时 半的学习尚可,但对整时不到和整时刚过理解有困难,是否要求掌握?
教材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我们希望教材编写者能较好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内容编制与学生的可接受之间的关系,知识学科体系与学生个体经验之间 的关系,在积极吸收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着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精神,扎实有效地为课程改革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课程改革同样也是一项浩大的工 程,它的成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不断的实践与探索,这些实践与探索也许稚嫩、也许不正确,但这是我们迈向胜利的一个必经过程,愿我们携手在课改路上,一路 走好、走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