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资源库 > 课件 > 小学数学教学课件 > 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正文
2009-09-11 10:28:06 下载试卷 标签:五年级 教学计划 数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一、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概念的扩展,逐步形成对有关数据概念的理解;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意识。
1、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知道正数、负数与0的关系。
2、 在把十进分数改写成小数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把非整万数或非整亿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会求小数的近似数。
3、 探索并发现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按要求改写小数、化简小数。
4、 理解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四则计算方法与整数四则计算方法的联系;能正确口算简单的小数四则计算式题,正确笔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根据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5、 体会整数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乘法中仍然适用,能应用运算律和一些运算性质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6、 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
7、 探索并发现由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使学生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等活动,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1、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利用给出的数据或通过动手测量获得的数据,正确计算这些图形的面积。能估计近似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初步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的含义及其应用价值,体会1公顷的大小;知道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相应的单位换算;能在比较熟悉的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土地面积的大小。
三、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学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1、能看懂复式统计表,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能把已有的(包括调查获得的)数据正确填入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2、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能按要求画不同高度或长度的直条表达不同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数学思考方面
一、结合认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1、体会用正、负数能简便、清楚地表达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体会小数与整数、分数的内在联系,知道十进分数都可以改写成小数,而小数与整数都采用了十进制计数法,它们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十。
3、体会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及其近似数都能方便的表示大数目,并有利于人们在生活中进行交流。
二、结合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1、体会割补、平移、旋转等图形变换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学会把较复杂的、不熟悉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熟悉的图形。
2、联系实例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初步建立1公顷实际大小的观念。
3、通过对面积测量或计算结果的评价和解释,进一步培养对面积大小的估计能力。
三、结合面积公式和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教学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1、通过用字母表示面积公式的过程,进一步感受这样做的简捷与便利。
2、通过用简单的图形或其他易行的方法表示简单的周期现象中规律的过程,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四、结合统计表(图)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1、经历把单式统计表(图)整合成复式统计表(图)的过程,了解复式统计表(图)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
2、通过利用统计表(图)里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经历实际的调查活动,进一步体会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统计观念。
五、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发展推理能力。
1、在探索和发现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四则计算方法以及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求小数的近似数,以及按运算顺序、运算律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开展有条有理、有根有据的思考,进行合乎逻辑的讨论和交流,不断提高思维的品质。
3、通过对简单周期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进行合乎情理的推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方面
一、能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与多边形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与土地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需要应用小数四则计算解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需要通过实际调查并运用相关统计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4、与简单周期现象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能在现实情境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综合,进而发现并提出问题。
2、能感受有关数学问题的实际价值,并能与相关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建立有效的联系。
三、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初步学会转化。把新的图形转化成已经认识的图形,把新的计算转化成已经掌握的计算,把新的、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相对熟悉的问题。
2、主动进行操作。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摆一摆等活动发现和表达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通过剪拼、平移和旋转,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测量、估计,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等。
四、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正确的合作态度。
1、进一步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准确理解别人表达的意思。
2、具有与他人合作的积极愿望。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能主动寻求同学的帮助;当学习有收获的时候乐于与他人共享学习成果。
五、能回顾反思学习过程,解释或评价学习的结果。
1、通过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收获,以及学习中存有疑问等的回顾与反思,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
2、逐步养成通过估计解释笔算结果的合理性和通过检查及时发现并改正计算错误的良好习惯。
3、通过参与教学过程中“评价与反思”的活动,进一步掌握评价与反思的方法,增强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并在评价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情感与态度方面
一、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三、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四、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生活用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五、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内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教学进度
全册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外加整理与复习5课时。全册大约有25℅左右的教学时间可以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各单元的课时安排大致如下:
一、认识负数(第一周~第二周)………………………………… 3课时
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第二-四周)…………………--------……9课时
三、认识小数(第五周~第七周)…………………………… 8课时
四、小数加法和减法(第八-九周)…………………………… 7课时
五、找规律(第十周)……………………… 2课时
期中复习考试(第十一周)………………………… 5课时
六、小数乘法和除法(第十二周-十三周)………… 8课时
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十四周)………………… 2课时
八、小数乘法和除法(第十五周~第十七周)……… 14课时
九、统计(第十八-第十九周)…………………---- 7课时
十、整理与复习(第二十-二十一周)--------- 5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