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四下七、八单元教学建议

2009-08-06 21:03:19     下载试卷     标签:四年级 教案 语文

  老师们好:

  很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零距离地分析探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七、八单元的教学。虽然不属于国家级新课程改革实验区,但是我们学校有两个班从02年开始已经采用人教版教材进行教学,可以说和新课程同行,我呢,也一路跋涉了4年多。今天,我想把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主题

  先来说说第七组教材,这组教材是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实验求证后,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全神贯注》这篇课文,讲的是法国大雕塑家罗丹修改自己作品的一件事,课文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状态和对艺术创作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精神。《鱼游到了纸上》讲的是聋哑人由于勤奋专注,才有高超的画技。教学这篇课文我们要注意目标应定位在勤奋专注,不懈努力,而不是身残志不残。《父亲的菜园》写了“父亲”通过艰辛的努力,在荒凉贫瘠的山坡上为家人开辟出了一处菜园,赞扬了父亲执著、勤劳的品质。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同一种精神,那就是执着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走进文本,品味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可从这三方面入手。

  一、找全文穿针引线的支架

  二、品人物执著追求的细节

  三、抓文本意犹未尽的空白

  一、找全文穿针引线的支架

  仔细观察,发现这类文章中或明或暗都有体现人物品质、精神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也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或中心词。如《全神贯注》、《鱼游到了纸上》,这两篇课文的题目就揭示了人物精神。《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父亲的菜园》中“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也能从中体现人物品质。

  找到了这些词语或句子,就是找到了课眼,也就找到了全课穿针引线的支架和道具。这是第一步。

  二、品人物执著追求的细节

  而第二步则是全文的重头戏,要能围绕课眼细细品味能表现人物精神的片言只语,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着追求精神。

  我们来看几个案例。

  1、案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出示: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对的。

  亚里士多德何许人物,他是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可见他的伟大。在人们的眼里他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没有人敢否定的。但是有一个人敢,他就是伽利略。说实在的,当时我们班孩子只有3个课外知识比较丰富的男孩子对这两个大人物有所了解,其余的孩子是听都没听过。况且,我们现在的课堂已不是过去“师道尊严”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比较民主、开放的,所以孩子们很能接受伽利略的所作所为。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就穿插介绍当时的背景。然后一步步地指导孩子品读他的思考过程。

  出示: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1)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2)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让孩子们读,读出伽利略的思考,读出伽利略的严谨。

  出示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我们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伽利略的试验有什么特点?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

  b.从“结果”、“都”、“的确”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于是伽利略决定在比萨斜塔作公开试验。

  出示

  课文5、6段

  ①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②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③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

  抓住伽利略从怀疑到试验到公开试验三个最有训练价值的语段,引导孩子反复朗读、品味,把文中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周密科学的试验过程,事实胜于雄辩的公开试验的过程展现在孩子的心里。再次理解再伟大的人,他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我们不能迷信。也就是说,对于权威的话,我们要学习,但不能迷信。

  2、案例《全神贯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读时从课题入手,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路,可以收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本文重在引领孩子理解罗丹如何全神贯注,也就是重在理解第2段。

  让孩子们一边读,一边思考,针对罗丹的每一个表现各提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1)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在干什么?

  (2)他嘴里叽哩咕噜的在说什么?

  (3)眼里闪着异样的光是什么意思?

  (4)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是在干什么?

  (5)他的情绪为什么更加激动了?

  (6)他为什么像喝醉了酒一样?

  (7)为什么作者要写他痴痴地微笑?

  把以上问题连起来,说说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形。让孩子们明白课文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特点,表现罗丹怎样“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以至于忘记了客人就在身边。

  3、案例《鱼游到了纸上》

  在出示课题后,让孩子们找一找,文章的题目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

  三次.一次是女孩惊奇的赞叹,一次是作者的描写,再一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

  师追问,游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三次提到鱼游到了纸上,他想说明什么?

  孩子们回答:

  他想说明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想说明鱼游到了他的心里。

  1、让孩子们讨论鱼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2、找出这位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境界的句子。

  (1)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3)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4)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的词、句子适时点拨、精讲,让孩子们明白青年通过反复观察,把金鱼的每个部位、每个细微的动作都深深地刻在自己的心里,他的心里装的都是金鱼鲜明、生动的形象,正因为有了鱼先游到了心里这个前提,才有了最终的结果--鱼游到了纸上。使孩子理解聋哑青年举止特别是因为爱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与鱼融为一体。

  4、案例《父亲的菜园》

  出示“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师:细细读这一句话,你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父亲的菜园非常的绿,周围是黄黄的土地,只有父亲的菜园是那样的绿,像翡翠一样绿,因为绿才美。

  生:我读懂了,翡翠是珠宝,很珍贵,在父亲的眼里,这一片菜园也如同翡翠一般珍贵。

  师:是的,这一片碧绿的菜园里凝聚着父亲多少的--

  生:辛劳

  生:心血

  生:希望与梦想啊!

  是呀,父亲的菜园是父亲不懈劳动的成果。然后老师引领孩子交流感悟最受感动的句子。

  如

  每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扛着锄头,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担柴草回家来。

  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父亲的双肩红肿,脚板也磨起了泡。

  ......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m.laytri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