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 > 趣味乐园 > 历史故事 > 正文

大明帝国毁于经济危机

来源:中华遗产 2009-06-24 05:59:52

  研究明朝灭亡时,人们大多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朝与后金(清)的军事斗争,以及内部党争上,而忽略了明朝末年白银的进口骤减这一事实。其实,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崩溃,而导致明朝经济崩溃的导火索就是白银短缺。

  美国学者魏斐德在《洪业——清朝开国史》中即证实了这一点:1620年至1660年间,欧洲市场爆发了贸易危机,以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遭到沉重打击。中国尽管与欧洲相距遥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严重影响。欧洲贸易衰退之前,停泊于马尼拉的中国商船每年多达41艘,到1629年降为6艘,加之当时与中亚贸易的萎缩,新大陆输入中国的白银大大减少了。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正值长江下游地区高度商品化的经济急需更多白银以对付通货膨胀之时,白银流入更是两次被严重阻断,中国的白银进口量骤然跌落。

  明朝的货币是白银,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不是白银的主要生产国,白银大量依靠进口。魏斐德在著作中写道,在17世纪的前三十多年中,每年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达25万-26.5万公斤。长期从事“明清之际白银流入中国”问题研究的美国学者艾维斯认为,1560到1600年日本白银的年输出平均在33750-48750公斤之间,大多数最后还是到了中国。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经过菲律宾流入中国的南美洲白银则达到57500-86250公斤。而且马尼拉不是南美洲白银进入中国的唯一门户,还有一部分从澳门、台湾、东南亚进入中国。艾维斯估计,从阿卡普尔科运到马尼拉的白银平均每年143吨,仅1597年就有345吨。一个不富藏银的国家,竟然选择银作为自己的货币,是一件把金融命脉委于他人的荒唐之事。

  白银的骤然减少对明朝的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呢?明末叶梦珠所著的《阅世篇·食货一》中记载,崇祯壬申五年(1632年)“白米每斗一百二十文,直银一钱,民间已嫌其贵”,十一、十二年“斗米三百文,计银一钱七、八分,识者忧之”,十五年春“时钱值日落,每千值银不过四钱几分。白米每石文银五两,计钱一十二千有奇”。顺治三年(1646年)“斗米几至千文”,四年“白米每石文银三两,”六年“大熟,糯米每石价止一、二两,珠米每石九钱,白米每石价一两耳”。也就是说,如以铜钱计,崇祯时10年间米价上涨了10倍,银价上涨了5倍。鉴于粮价是中国物价的基本指数,即便加上战争及灾荒因素,也较同时欧洲物价上涨的三到四倍更为严重,尤其是白银和铜钱比值的变化。白银和铜钱比值在短短几年内出现如此大的波动,不可能与当时进口白银骤然下降无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