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2009-06-22 23:06:00 下载试卷 标签:教师 经验交流 高分经验
片段一:激发想象
在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时,针对“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这句,我用这样一句话启发引导学生:
“诗人放眼望去,黄四娘家门前的小路上铺满了鲜花,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都有什么样的花呀?”
“那一团团、一簇簇的鲜花把花枝都压弯了,一阵微风吹来,枝条微微颤动,仿佛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想象着表述。
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我说道:“同学们,你们已经掌握了一种很重要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想象。诗人杜甫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心情会怎样呢?”(兴奋、喜悦、欣喜、陶醉……学生如此作答。)
反思: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品文悟情”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如果教师找准古诗中的“想象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则可以化难为易。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中,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诵读古诗,一定会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片段二:比较异同
在教学《古诗二首》(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我在内容将结束时,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满”字,然后问学生:“两首诗中‘满’字有什么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
“‘黄四娘家花满蹊’中的‘满’是通过‘千朵万朵压枝低’来直接写出来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中的‘满’则是通过‘一枝红杏’让读者联想到的。” ……
反思:
古人讲究“炼字”、“推敲”等,在古诗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一些重点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反复品味、咂摸,一定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欣赏古诗、品味语言的一个重要方法——比较。
片段三:立足文字
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两句诗时,这样说:你们再读读这两句诗,看看诗句中蕴含着诗人对苍苔的一种什么情感?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爱惜——怜),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怜”?应该怎么读?(读得要轻一些,慢一些,久一些)。
引导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自己读一读。
反思:
教师立足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抓住最能反映诗人情感的字去品味,从字的意思,到这个字在诗中的具体体现,最后到情感的体味,层层深入,步步扎实。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感受到了品悟语言的方法,又深入地游走于诗人的心灵,情感自然而然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