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三顾茅庐 教案

2009-06-21 17:22:19     下载试卷     标签: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新词。

  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东汉末年,汉室岌岌可危,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老百姓渴望国家统一,过上安定的生活。汉室后裔刘备胸怀大志,想拯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但当时他身边拥有三员大将,势单力薄。正缺一位谋士。此时,司马徽向他推荐了隐居隆中的诸葛亮。于是便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

  板书课题,解题:“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

  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3、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二、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晌   塞    尊      诸      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2、边读边思考质疑的问题。

  3、检查词语

  (1)诸葛亮   刘备    张飞    关羽   结拜兄弟

  读准人名 ,明白彼此之间的关系。

  (2)群雄纷争   讲明当时背景

  (3)邀请   辅助    统一中国

  (4)恭恭敬敬  半晌    茅塞顿开

  (5)景色宜人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疏疏朗朗

  读准音

  (6)出示描写隆中景色的片断

  理解字意思再理解词义(看图理解)

  这段文字中写了哪几处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读读这段景色,给你什么感觉?`想像画面。说说感受。

  这句话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呢?(衬托诸葛亮刚毅高远非同凡响的个性,所以也称卧龙)

  齐读这段话,感受景色的秀丽。

  4、分节朗读课文。正音。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5、了解大意。

  让学生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关键明白课文重点写刘备第三次去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并理请事情的发展顺序|几节写主要写三顾茅庐?

  6、读了课文,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练笔。用来到——只见——写一处景色。

  (1)——————————,只见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路边每隔十来米就有一个供人们休息的凳子凳子后面,盛开着许多不知名的花,红的、黄的、百的、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2)我们来到儿童游乐场,只见————————————————

  (3)自己写一段话。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诸葛亮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3.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2.难点:理解比喻句闪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生版)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上节语文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三顾茅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顾茅庐》。下面请大家读课题。

  学生读题:三顾茅庐

  一、复述词语,把握全文

  1.出示词语:

  (1)还认识这些词语吗?谁来读第一排?

  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课文的主人公的名字)

  (2)谁来读第二排?

  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写隆中景色的词语)

  (3)谁来读第三排?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敬等候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写刘备动作的)

  (4)谁来读第四排?

  群雄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统一中国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写诸葛亮策略的词语)

  (5)一起读这四排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把这些词语连贯地说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用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欣赏美景,感受“才华”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于是他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来到隆中。隆中的景色可真美!你看!

  1.欣赏美景

  出示图文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读这段话,里面写了哪几种景物?

  (松林、溪流、竹林)

  (2)积累词语

  怎样的松林?

  (疏疏朗朗)读好这个词语

  怎样的竹林?

  (青翠欲滴)读好这个词语

  怎样的小溪?

  (清澈见底)

  (潺潺流动)

  读好这个词语。

  (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过渡: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卧龙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冈?

  2.感受“才华”

  出示图文

  A、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1)读这句话

  (2)什么叫做“蜿蜒起伏”?

  (3)在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4)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卧龙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因为什么?

  (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要说明隐居在这里的诸葛亮就像一条卧龙一样等待着施展才华的时刻到来。)

  过渡:诸葛亮果真是个有才华的人吗?(是)你看,就在那个茅草屋里,刘备听了开他的话茅塞顿。

  B、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什么叫“茅塞顿开”?(本来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明白过来。)

  过渡:后来,刘备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

  C、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是比喻句)

  (2)要是这样写好不好?

  (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3.我得到诸葛先生真好。)

  (不好,写得不具体。)

  (3)要是这样写就具体了。

  (4)揭示关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形象具体的说明。

  过渡:刘备是怎样请到诸葛亮的呢?请大家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前二次没见着诸葛亮,第三次去请的时候,张飞是说些什么?刘备说些什么?分别是怎么说的?

  三、分析“言行”,感受“尊重”

  (一)语言

  1.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张飞说些什么?刘备说些什么?分别是怎么说的?

  2.交流。

  (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什么叫“嚷”?谁来读一读张飞的话?

  过渡:刘备听了怎么说?

  (2)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点出“生气”。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

  (3) 只要抓住了张飞和刘备说话时样子的词就能把这两句话读好。

  过渡: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刘备动作的词。

  (二)行动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刘备动作的词。

  2.交流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恭敬敬地站、等候、快步走进

  3.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

  (怕惊着诸葛亮)

  (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

  (怕惊扰诸葛亮)

  (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地走进去”,说明了什么?

  (怕吵醒诸葛亮)

  (4)“恭恭敬敬地等候”又说明了什么?

  (对诸葛亮有礼貌)

  这一等等了多久?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么?(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

  4.读好这些词语。

  (1)“下马步行”:脚步轻一点,不要打扰了诸葛先生;

  (2)“轻轻敲门”:敲得轻一点,显得自己有礼貌;

  (3)“轻轻地走进去”:走得轻一点,可别惊醒了正在睡觉的诸葛先生;

  (4)“快步走进”:动作快一点,可别让诸葛先生久等了。

  5.把这些词语送到这段话中读一读。

  6.提升

  “下马步行”是“尊重”;“轻轻敲门”是“尊重”;“轻轻地走进去”是“尊重”;“快步走进”还是“着重”。“尊重”、“尊重”,除了“尊重”,还是“尊重”,难怪张飞说要把诸葛亮捆来时刘备生气地说:(读)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7.把诸葛亮请了山后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大家或许并不知道,刘备当时已40多岁,诸葛亮才20多岁,整整比诸葛亮大了20岁;刘备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刘皇叔”,而诸葛亮却是一个“一无文凭,二无地位”的农民,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由此可见他对人才的“尊重”。

  (三)写法

  (指着板书)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把一个“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四、如此“尊重”,何以“为报”

  过渡:“尊重”,是那样地让人感动!20年后,刘备已死,诸葛亮还在他的一篇名《出师表》中提起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事,他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课文已经学完,再回过去看一看整篇课文的内容,读读这句话,想想刘备三顾茅庐得到的是什么?

  (诸葛亮的“感激”)

  1.  诸葛亮是怎样帮助刘备的?

  2.出示句子: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过渡:有人说,“书生论武事,大都纸上谈兵”,可是诸葛亮却说得头头是道,当时的天下,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诸葛亮建议刘备在西方扩展自己的地盘,然后逐步统一中国,使得刘备茅塞顿开。(读这句话)

  4.诸葛亮出山以后,帮刘备打了哪些胜仗?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智降姜维……

  5.拓展成语:

  (这正是)

  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五、全堂总结,升华“尊重”

  1.同学们,学完了《三顾茅庐》,两个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的英雄人物形象又鲜活在我们眼前,一个是刘备,一个是诸葛亮。

  补充:《三国演义》开头的一首词。

  2.“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尊重”,让我们齐读这个词语:“尊重”,让我们记住这个声音:“尊重”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学生版)。

  板书:

  下马步行

  轻轻敲门         语言

  三顾茅庐   尊重     轻轻走进

  恭敬等候          动作

  快步走进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m.laytri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