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读《我不是最弱小的》

2009-06-21 15:18:59     下载试卷     标签:教师 高中生活 哲理故事 诊断活动 启蒙教育

  我静坐下来,一遍又一遍地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渐渐地对文本有了感觉。

  一读,爱心的传递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笔下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温馨生活小故事。

  文章一开篇就像放电影一样,从铺设背景入手,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假日里,天气闷热,一家人到森林里去。”“天气闷热”,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实质上则暗示天有可能会下暴雨,为下面的故事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接着,作者将“镜头”一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非常温馨的画面:在景色宜人、空气清新的森林里,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丛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这一场景的描写中,没有大笔挥洒,是淡淡数笔凸显了林中那朵蔷薇花的“娇嫩”和“芳香扑鼻”,以及相亲相爱的萨沙一家。

  然后,作者又将“镜头”一转,来了个“特写”的场景:“突然雷声大作,先是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这一环境描写把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突然”一词,打破了刚才一家人在林中草地上安闲恬静的美景。“雷声大作”、“大雨如注”、“滂沱大雨”更是直接地渲染了当时天气的恶劣——风大、雨大。于是自然地上演了这样感人的一幕:爸爸把雨衣递给了妈妈,妈妈又把雨衣递给了萨沙。而萨沙却又把雨衣极心疼地盖在了风雨中的蔷薇花上。

  于是,在滂沱的大雨中,这件雨衣就代表着一份关爱,这关爱传递到每个人的心里。弱小的萨沙看到了娇嫩纤弱的蔷薇花被滂沱的大雨冲掉了几片花瓣,就心疼地掀起雨衣,轻轻地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在雨中,在这件“爱心雨衣”的传递中,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自己的雨衣盖在“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他不再是最弱小的了。

  课文中另一点最能令人感动、给人以启迪的就是萨沙与母亲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共有三问两答,语言虽然简洁平实,但却非常鲜明地透视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表明了让雨衣一事给萨沙带来的疑惑,以及他明白了道理以后的自信、自强、自豪;另一方面也表达出了母亲对子女的一片深情和关爱弱小的温暖胸怀。

  于是,我以学生的身份再思考,学生能发现“雨衣”的传递是“爱的传递”吗?我询问预习文章后的女儿,她忽闪着眼睛,很神气地说:当然不是一件雨衣了,那是一份爱心!

  我恍然大悟,咀嚼文字后的我,居然还在孩子读文章后的起步阶段。

  读文后,有很多问题,我还是不能回答:(1)题目为什么是《我不是最弱小的》?(2)“天气闷热”,一家人到“森林里”去,那么有生活经验的爸爸妈妈为什么只带一件雨衣?(3)爸爸为什么不直接把雨衣给妈妈?妈妈又为什么没有把雨衣给托利亚?(4)我不是最弱小的,萨沙比植物——蔷薇强大,就算不是最弱小的了吗?

  二读,拥抱生活信心

  在我犹疑的时候,恍然想起曾经见过高子阳老师对这篇文章的介绍。于是,高老师让我站在写作的背景上去解读文章。

  首先,这篇文章不是文学家的经典,而是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收藏于《家庭教育学》中。因此,文章以平实的语言,传递着信息,所以我更应该关注,教育家所要传达的人文思想。

  其次,这篇文章写于二战后,二战后的苏联,国家贫穷,土地贫瘠,人们特别缺乏维生素C,而蔷薇花谢后长出的蔷薇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所以,人们把蔷薇果看作了生命果,把蔷薇花视为生命花。原来在萨沙一家人心中,蔷薇是生命,是娇弱的生命。所以萨沙保护了蔷薇,保护了娇嫩的生命,保护了值得所有人珍惜的生命,当然就不是最弱小的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很多孩子,包括萨沙和托利亚都得了一种“战争病”。他们不敢参加各种大型的聚会,只要一听到巨大的响声就会“瑟瑟发抖”,雷声大作时,萨沙和托利亚心里的“勇敢、坚强、镇定、自信”全部都消失了。这是有生活经验的爸爸妈妈早就能预料到的。因此,他们只带了一件雨衣。因此,爸爸故意把雨衣给了离自己较近的妈妈,而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也许中国家庭的父母会这样做,让两个孩子合用一件雨衣。文章中的一个“却”字,非常经典。虽然没有这个“却”字读起来也是通顺的,但放进一个“却”字,就让我们感受到妈妈是在故意而为之,这种夸张的行为,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让萨沙感到了意外。让孩子们自己去感受:爸爸妈妈在保护他们,保护弱小者。而不是像我们一般人的做法,为了教育而教育。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这句问话非常符合四年级的孩子萨沙的心。因为战争后的他一直是“弱小”的,“娇弱”的,他不够自信,而现在他保护了蔷薇,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强大”,感受到了保护弱者的强大,自信心油然而生。所以,他带着喜悦,带着自信问一直以来都保护自己的妈妈,其实是在告诉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课文没有以妈妈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为题,也没有选择妈妈话语中的重点词语或者核心意思为题,而以“我不是最弱小的”为题,让读者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萨沙的自信,萨沙面对暴风雨的勇敢。这才是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目的。

  站在这个写作背景上,我发现所有的问题都解开了。

  可是,我又在想,学生是否能达到这个度呢?我发现学生是有生活积累的。

  5·12汶川大地震后,我们学校师生开展了捐款活动,媒体也在播报着各种捐款活动,他们知道自己捐出的不仅仅是一元两元钱,而是一份爱。也都切身体会到捐款时的快乐,奉献的快乐。

  孩子们通过媒体,也多多少少的了解了这样情况:大地震后,很多孩子失去了欢笑,有的几天不说话,有的直喊“怕!怕!怕!”这是一种暴风雨后的心里恐惧,是金钱所无法弥补,必须要自己战胜内心的恐惧。

  因此,在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基础上,我为自己前40分钟的课堂教学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所有的生字,包括二会字;会读会写“旷”“娇”“纤”这三个形声字,重点理解新词“弱小”。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借助语言文字明白“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了解写作背景,透过文字初步明白,面对生活,面对困难,要有自信心。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m.laytri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