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正文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2)

2009-06-20 20:43:14     下载试卷     标签:教师 面积 圆的面积 面积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课文例题情境图。

  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①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

  ②杯里水的高度不相同。

  ③杯子底面积小的,水的高度比较高,杯子底面积大的,水的高度比较低。

  (2)出示表格。

  高度/㎝302015105

  底面积/㎝21015203060

  体积/㎝3

  请学生认真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底和底面积的乘积(水的体积)一定。

  教师板书配合说明这一规律:

  30×10=20×15=15×20=……=300

  (3)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明确说明反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的式子可以怎么表示?

  学生探讨后得出结果。

  X×Y=K(一定)

  2.想一想。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举例说明。如:

  (1)大米的质量一定,每袋质量和袋数成反比例。

  (2)教室地板面积一定,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块数成反比例。

  (3)长方形的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3.你还有什么疑问?

  如果学生提出表示反比例关系的图像有什么特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你知道吗”中的图像。

  (1)反比例关系也可以用图像来表示。

  (2)表示两个量的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点所连接起来是一条曲线。

  (3)图像特征不要求掌握。

  4.课堂小结。

  说一说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征。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七第6~11题。

  3、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提高学生的人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填一填,说一说。

  (1)每箱木瓜的个数一定,运来木瓜的箱数和木瓜总个数如下表。

  箱数/箱481632

  总个数/个3264

  ①把表格填写完整,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②说一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

  ③这里哪一个量不变?

  ④箱数和总个数成什么比例?

  (2)木瓜的总个数一定,每箱个数与所装的箱数情况如下表。

  每箱个数481020

  箱数5025

  ①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②说一说每箱个数和箱数的变化情况。

  ③这里哪一个量一定?

  ④每箱个数和箱数成什么比例?

  (3)看一本书,每天看的页数和所看天数的情况如下表。

  每天看的页数48101620

  所看天数804032

  ①把表格填写完整。

  ②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③这里哪一个量一定,你是怎么知道的?

  ④每天看的页数与所看天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4)征订《XX学习报》,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如下表。

  征订份数/份5040302010

  应付的钱数/元15001200

  ①请你把表格补充完整。

  ②征订的份数与应付的钱数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

  2.正、反比例意义。

  问: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正反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有什么不同?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归纳。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会表达。

  (3)全班交流。

  使学生明确几个要点:

  正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相应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相应减少。

  ③两种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种理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

  ③两种量的乘积一定。

  二综合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下比例或反比例。

  (1)每袋面粉的质量一字,面粉的总质量和袋数。()

  (2)一个人的年龄和体重。()

  (3)长方形的周长和宽。()

  (4)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与宽。()

  (5)三角形的高一定,面积与底。()

  (6)圆的面积与半径。()

  过程要求:

  (1)逐一出示以上各题。

  (2)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3)教师小结。(方法,关键)

  4、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正、反比例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3.生产总时间一定,生产一个零件所用时间和零件总数。

  4.中国儿童报的订数和钱数。

  二引导练习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比较弄清成正、反比例的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课题:正、反比例的比较

  出示表格。

  表一:

  路程/千米4080160200320

  时间/时12458

  表二

  速度/每时行多少千米12090604030

  时间/时346912

  1.说一说。

  提问:从表1中,你怎样发现速度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从表2中,你怎样发现路程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2.想一想: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

  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师: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关系?

  3.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

  通过前面的例子,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你能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学生同桌或前后桌讨论,教师提问并板书如下:

  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关系式X×Y=K(一定)

  4.小结;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判断两种量是否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方法是什么?

  作业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m.laytric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