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芬兰边界战争(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
来源:网络 2009-06-17 14:25:56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苏联为防御德国法西斯侵略,保障其西北边境特别是列宁格勒的安全,于1939年初,向芬兰提出缔结互助条约。芬兰表示:这不符合芬方中立立场。苏联又建议:把靠近列宁格勒的苏芬边界向芬境后移20-30公里,租界芬兰湾的汉科半岛30年,苏联以东卡累利阿地域两倍于此的领土作交换。芬兰政府拒绝苏联要求,苏联遂决定用军事手段达到目的。
1931年11月30日,苏联借口芬兰军侵犯苏联边界,由伏罗希洛夫为统帅,投入20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3个坦克旅约30万人,分兵5路进攻芬兰。同时,苏空军出动飞机轰炸芬兰各主要城市。苏军统帅部的企图是:在苏芬北部和中部边界以少量兵力牵制芬军,苏军主力由卡累利阿地峡向维堡方向实施主要突击,歼灭芬军主力,达到战役目的。战前,芬军拥有60万人,900门重炮,60辆坦克,270架作战飞机。芬军则计划用游击战和持久战进行机动防御,固守要点,等待英、法支援。
由于事前苏军对芬军抵抗能力以及对天气、地形、气候等困难条件估计不足,战争爆发后,五路苏军进展均不顺利,主攻方向苏军被困于芬军曼纳林防线,北冀部队被芬兰援军击退,南线部队被芬军歼灭两个师团,空军也招致严重损失。
苏军受挫后,迅速调整作战计划。1940年1月7 日,苏军组建西北方面军,由铁木辛哥元帅指挥,集中苏军第7、第13集团军主力,经3天激战,突破芬军曼纳林防线主要地段。由于芬兰全民抗战,苏军在进至第二道防线时再次受阻,芬军以频繁短促反突击,击毁苏军大量技术兵器。苏军调整部署后,重新发动进攻。在拥有巨大兵力和技术装备优势的苏军面前,芬军虽然士气高昂,但终无法阻挡苏军攻势。3月2日,苏军突破芬军纵深防线,从东北方向直插维堡。苏军助攻部队从冰上迂回至维堡西北,切断芬军供应线维堡枣赫尔辛基公路。到3月12日,苏军已攻占维堡大部,芬兰政府见败局已定,遂向苏联求和,在“苏芬和平条约”上签字。根据这一条约,苏联获得了卡累利阿地峡及附近地区40000平方公里土地和租借科汉半岛的权利,但苏军亦为此付出了惨重伤亡和国际声誉下降的巨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