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是指长沙某些具有实力和背景的大单位和一些优质小学、中学签有共建协议,学校每年都会给这些单位的直系子女一些升学指标,共建单位要向学校交数目不等的钱,这些钱有的由这个单位出,有的由学生家长出,统一由单位把钱交给教委,教委留一部分,返给学校一部分。教育部门每年都会出一个单位共建班的名单,写明各个区招收共建生的几所学校。
共建只是学校给一个考试的机会,是否能上还要看孩子自己的能力。绝大多数重点学校,在共建问题上能做足文章,既获得共建费用又可以使招生录取名额变得机动灵活,许多看似根本不可能录取的学生主要就是通过共建的空间完成的。共建享有一项“特权”:不受行政区域、学籍、学生实际居住地、户籍的任何影响。 因此,社会呼吁限制共建的呼声很高,但目前并没有彻底解决的迹象。
这几年长沙与优质中学共建的单位与大家通常的认识有了很大的不同。在人人都想上好学校的大环境下,又加上“小升初”没有统一标准选拔情况下,单位与学校共建成为解决孩子进入好中学的一条捷径。于是,共建的单位就从原来的部委机关发展到现在的各行各业,比如房地产商、中小企业,甚至街道、派出所等也与学校建立了共建关系。据家长介绍,不同单位与学校的共建门槛有所不同,比如共建费用问题,每个学生不同单位之间相差十多万乃至几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