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交往问题一直是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关心却又感到困惑的问题。老师、家长对于孩子不愿意听取经验之谈,而对年少幼稚的小伙伴的意见却言听计从感到无能为力;孩子们为父母、老师总是看自己喜欢的伙伴们不顺眼而感到十分苦恼。两辈人观点立场的不同很容易导致沟通的失败。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父母忙于工作,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导致孩子们的孤独无助感更加强烈,整个社会过度关注学习成绩而忽略情感交流的教育,垂直公寓式的住房等因素导致城市青春期孩子交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青春期的同伴交往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应该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因此,如何构建同伴交往的时空和人文环境,帮助青少年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009年10月,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在全国率先启动同伴结友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效。
从“三结合”教育到“同伴结友”
长期以来,德育工作一直比较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但罗外人在德育实践中发现,学生同伴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学生更乐于接受同龄人的建议和意见,更愿意向小同伴倾诉,与他们沟通。因此,罗外的德育工作者们顺应青少年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决定开展同伴结友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组织召开了多次研讨会,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对老师、学生和家长进行了三个层面的组织动员,同时学校还与辖区街道办事处主动沟通,争取学校周边社会资源对同伴结友活动的支持。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自实施以来构建了六个平台:同伴互助平台、班级活动平台、学校发展平台、社区拓展平台、网络媒介平台和家长支持平台。通过同伴结友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宽容地对待同伴、真诚地赞美同伴、无私地关心同伴,从而学会分享、合作,促进彼此阳光成长。
从“老师说教”到“学生互助”
同伴结友活动,以班级互助小组为基本单位,无论是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还是平时的课堂教学和班级活动都渗透“同伴结友、同伴互助”。班主任陈春雨为她的初一(10)班四人同伴互助小组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铿锵四人行”,组织开展了“交一份满意的小组考评表”、“手工杂志”、“生字墙”“送你一颗大红心”等活动。初二(10)班小张同学由于母亲长期病重,父亲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小张同学养成了许多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任凭班主任尹老师百般的爱心和耐心教导的倾注,也没有太大的起色。自从同伴结友活动开展以来,小张同学所在的同伴互助小组的组员们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渐渐地,家长、老师和同学们惊喜地发现他变得快乐、阳光起来了,成绩有了起色。看到孩子的积极变化,小张的妈妈十分感动,多次在家校联系表上感谢雅雯和互助小组组员们对小张的帮助。
从“个体努力”到“集体进步”
同伴结友活动使同学们相互促进、共同成长。2009年12月21日罗湖区教育研室副主任梁秉冠到校视导教学工作,他在向学校全体行政反馈调研信息时说:“初三(2)班祁利萍老师的数学课是我参加工作以来听到的第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互助学习课,要大力推广。”不仅学习上如此,同伴结友在方方面面都得到了体现。2009年10月底,学校举行了第三届“祖国颂”合唱比赛,一个并不让人看好初一(14)班获得第二,原来,他们采用了同伴互助小组形式,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练习,校园合唱比赛结束了,友谊从此开始了。“同伴互助”,让(14)班的同学们尝到了“集体进步”的甜头,在期中考试中全班成绩全面取得进步,在学校自创搏击健身操比赛中勇夺第一。初二(2)班的互助小组也为班级营造了互助、合作、竞争、共赢的积极氛围:刘悦盈互助小组排练爵士参加学校比赛,其他组的成员为他们积极打气;马思聪小组主动请缨参加拔河比赛,并取得年级第一名;刘伯君小组主动为教室布置设计方案,其他组积极配合,提供材料,完成布置。
从“叛逆对立”到“懂事开朗”
同伴结友活动的开展,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健康、安全、有益的交友平台,孩子希望摆脱家庭、父母的影响情绪得到了有效疏导,与父母更加亲近,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赞同和支持。初一(6)班家长张先生兴奋的对老师说:“同伴结友使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回来之后把家长都感染了。”初一(8)家长王女士欣慰地说:“这个活动不仅让小孩开始懂得了谦让,也能听取父母的意见,性格也开朗了。”初二(13)班文家长来信:“同伴结友活动让孩子克服了独生子女的孤独感,仿佛一下子拥有许多兄弟姐妹,自我调控和组织协调沟通的能力明显增强,性格变得活泼开朗;活动让孩子们一起交流学习体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活动让孩子们相约走向社会,参加义工、志愿者等公益活动,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初二(11)班在家长反馈意见中写到:“以前孩子放假后是我们最担忧的时期,整天上班无暇顾及孩子,既担心孩子无人陪伴变得孤僻,一天沉迷电脑电视,影响身心健康,又因为无法照料孩子而深深自责。现在孩子们在一起学习,锻炼,活动,学会了谦让,关心,这些是我们的说教无法达到的效果。”
从“消极影响”
到“积极促进”
同伴之间的消极影响一直是德育工作非常棘手的问题,同伴结友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初二(10)班班主任尹静在2010年3月21日举行的同伴结友经验交流会上介绍:“同伴结友班会动员后,竟然出现了完全相同的四张纸条,吴、谢、覃、周同时互相选择,结成同伴互助小组。这几个女生从初一入学不久就形成了气候,在班里小有霸气。对于这个互助小组,我在肯定他们互有默契和友情的同时,也希望他们成为一个积极的小群体。我常常给他们出谋划策,提供在班级展示的机会。渐渐地,这个小组合不再谈论明星、是非,而是讨论如何为班级开展活动,如何进行学习等话题。谢同学学习成绩有了极大的进步,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吴同学加入了学校的少年警校;周同学担任了语文课代表。”
正如谢同学在周记中写道:“在我们90后的世界里,孤独占据了巨大部分,只有在学校才能找到无比的快乐,朋友变成了我们精神的支柱……我和我的三个好朋友,各有所长,可以取长补短,互相监督。在学校每个角落里洒满我们的青春与欢笑,让友谊之光永远都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从“偏安校园”到“广阔社区”
为了让同伴结友扩大活动区域,学校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立了校外活动平台。如初一(8)班在2009年10月份的最后一天,组织班上同学到附近的社区仙湖植物园开展“同伴结友”游戏活动。2010年初,学校与鹏兴、莲塘等八个社区工作站代表及鹏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创建同伴结友社区拓展平台协议书,举办同伴结友社区活动室揭牌仪式,向袁晓兵等20多名社区辅导员颁发聘书,以此推动“同伴结友”社区平台向纵深发展。今年寒假,同学们在学校搭建的同伴结友社区拓展平台上,开展同伴结友游艺活动。家住鹏兴花园的40多名同学齐集在鹏兴花园六期的社区阅览室,开展”社区同伴,以书会友“读书交流活动等。
从“孤家寡人”到“兄弟姐妹”
同伴结友活动让“独生子女”的假期生活更加精彩。寒假期间,同伴小组在初二(13)班的文同学家开展学习心得交流,增进了友谊,收获了快乐。初一(10)班缪智华同伴小组组员都住在同一社区,他们除了在一起学习外,还经常在一起游戏、打篮球。初二(10)班的林家桐小组,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戴着自制的面具,举行了一次别出心裁的“化妆登山野炊”活动。初二(7)陈同学深有感慨地说:“今年假期,我们共同去书城做义工,在忙碌中我们依然有说有笑,我们谈作业、谈N BA、谈趣事。不知不觉时间从身边溜走……同伴结友活动成了我们寒假生活中最闪亮的一笔。”
从“老师评判”到“同伴调停”
同伴调停进一步深化了同伴结友的内涵。2009年12月中旬,罗湖外语学校初中部实施同伴调停项目,设立“同伴调停室”。学校与香港家庭福利会签订合同,聘请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认可的调解员对同伴调停员进行专业培训。学校首批的同伴调停员共30人,其中在同伴中较有号召力的“小领袖”20人,易情绪激动学生10人。同伴调停,一改学生矛盾由老师和家长评判是非的传统教育方式,让同伴来调停,帮助同伴处理所遇到的小冲突、小矛盾,更重要的是在同伴调停中学会自己解决矛盾冲突,避免同学间的小矛盾演变成大冲突,营造一个友好、互助、和谐的同伴群体环境,使青春期的孩子们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文/庄树雄 齐家辉 朱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