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读 > 正文

父母和孩子各住一套别墅,富豪家庭也有留守儿童?

来源:南方都市报 文章作者:马凌 2010-03-23 11:14:18

<p></p>
 
 

 

    “留守儿童”跟富豪有关?看上去确实有点荒谬,因为通常意义下,留守儿童特指留守在农村与其他亲戚生活的打工子弟,但现在深圳有一批富豪家庭的儿童,也被留守在保姆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极端情况是孩子与父母在一座城市生活,却一年只能见几次面。这种富豪版“留守儿童”,坐的是名车、喝的是高档矿泉水、上的是顶级幼儿园,但他们可能连父母长什么样都快忘了。也许因为物质上的富足,看上去他们的悲情指数不够高,但对孩子而言,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幸福的呢?他们所受到的不妥当对待也应当受到关注。进一步说,富豪版留守儿童所揭示的部分问题,是当下高度城市化进程中需要提升到公共领域讨论的。

    A

    父母住一栋别墅,孩子和保姆住另一栋

    “在深圳,我发现一个很神奇的现象,很多有钱人以忙为理由,对小孩置之不理,连一个月陪孩子一天都不一定能做到,要么扔给保姆照顾,要么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最离谱的是,有的父母自己住一套别墅,让孩子和保姆住另一套别墅,把小孩的监护权随意地交给了别人。我还经常看到13岁以下的孩子独自在家。这在美国是不可思议的,监护人不管孩子就是违法,要坐牢的。而中国没有法律保护,社会舆论也不太会谴责。”加州儿童会创始人杨帆认为这种富豪家庭中的留守儿童,有的被“发配”到内地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去了,跟父母生活在不同城市,有的跟父母生活在同一城市也见不上面,这跟打工家庭的留守儿童有什么区别?杨帆强调,对孩子而言,吃得再高级玩具再多,也比不上父母切切实实陪伴在身边。

       事实上,去深圳任何一家豪宅型小区的游乐场观察,哪怕是周六周日,也有不少小孩是由保姆和奶奶、外婆带着玩。而再到高端早教机构去看,会发现,收费越是昂贵的机构,由保姆陪伴宝宝上学的越多。家住南山某知名别墅区的朱女士说,据她了解,该小区有不少小孩是24小时由保姆陪伴,跟保姆比跟妈妈亲是正常现象,有部分小宝宝见到爸爸妈妈反而因为感到生疏而大哭,因为见面时间少,陌生感还没消除,又面临下一次分离,形成恶性循环。

       采访中,类似情况绝非特例。陈女士在某大型国企上班,工作清闲,丈夫经营一家电子公司,月入50万以上,按照常理,他们完全有时间、有金钱给唯一的女儿最优质的成长环境,但是他们依然把小孩放在上海,因为陈女士认为小孩在身边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品质。现在女儿已经6岁,马上要升小学,他们依然打算让女儿在上海上学。留守上海听上去挺时髦,但是,依然改变不了远离父母这个事实。

    B

    有钱人陪伴小孩需要做出更艰难的抉择?

       富三代宸宸的故事就非常戏剧化,完全就是道明寺的翻版。爸爸统领家族企业,妈妈经营一家连锁酒店,他从小就跟管家和保姆生活在一起,现在5岁半,已经习惯了配合管家的安排参加各种课程训练,回家就埋在玩具间和变形金刚说话,有时候实在无聊就让管家在家里搞PA R T Y,帮他邀请一些上小学的哥哥姐姐来玩(他一大交际原则是不跟同龄人玩),至于父母,他上一次见他们是去年11月,因为爷爷过世,全家好不容易聚了两天半。但他还是很开心地跟记者说:“妈妈答应我暑假就带我去美国和加拿大。”

       一个很好玩的现象是,越是高收入家庭,把孩子交给保姆或者自己上一辈照顾的情况越严重。一方面要请住家保姆全天候照顾孩子是需要成本的,首先你房子要够大,其次你要请好一点的住家保姆要支付2000元左右的月薪,据了解有不少富豪家庭请2个保姆专职照顾小孩,一个陪着玩和上学,一个专门整理小孩的玩具、清洗小孩的衣服。另一方面你还需要“我赚了足够多的钱给孩子所以不陪他们也无所谓”的心理暗示,否则你钱也不多还不陪孩子显得从常理上说不过去。

       采访中部分人士提到一个新鲜的观点,跟普通收入群体比,有钱人陪伴小孩,需要面临更艰难的舍弃。因为普通收入群体如果少上一天班,陪小孩,损失可能是几百块,而如果一位律师、一个私人诊所的医生,少接一个案子、少接一个手术,损失可能是几万乃至几十万。一位很牛的摄影师对记者坦承,因为她每小时收费是5万左右,与其不赚这些钱去陪小孩,还不如赚大笔费用以后可以让女儿享受更优化的教育资源。她确实也是这么干的,她和老公都扑在事业上,女儿则由七大姑八大姨照看。

       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事实是,成功人士不带孩子不仅不会影响他们的形象,反而可以成为炫耀的资本。“我们时常可以听到女强人在演讲或者接受采访时说这类话,我为工作付出多少多少,一年365天有360天都在职场上厮杀征战,以至于我从来没参与过孩子的成长,没陪过他,以至于我反而成了儿子眼里的外人……我每次一听这种话就来气,表面上好像在检讨自己没陪儿子,这就叫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自己的儿子你都没尽责还好意思,还很高调地拿出来讲,职场上再成功这人生也是残缺的!”杨颖论及成功人士讲孩子变成留守儿童就语调激愤,“最奇怪的是,从来不会有人出来批判他们。在西方,哪怕是奥巴马,都要营造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形象,如果公众人物被爆出亲子关系很差,是会对形象大减分的,在中国却觉得你要自己带孩子,是因为你没有能力做更牛更伟大的事。”

    C

    当孩子穷得只剩下钱,就会埋下重大隐患

       正如本报曾经推出过一期反响不错的报道《隐形爸爸正在为孩子的成长埋下隐形炸弹》一样,直指爸爸的教育缺位会造成小孩叛逆、懦弱、恋母等多种问题,富豪家庭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同样也面对破坏孩子健康成长的巨大风险———道理很明显,爸爸单方面缺位的伤害肯定比不上父母双方同时缺位。尤其是对孩子成长最关键的母亲也缺席的话,对小孩的伤害会是不可估量的,问题就在于这种伤害存在潜伏期。一位教育界人士就指出,据她的个人观察,这种孩子要么就非常自我、暴躁、独断,要么就是人精,善于撒谎,八面玲珑、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讨好大人。这两种都不是家长乐见的结果。

       写出育儿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教育专家尹建莉就直接说,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她认为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如果家长能领悟儿童成长中每一天、每一种境遇的重要,知道这些境遇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么父母又带孩子又工作的能力和办法自然就有了。不要把孩子轻易送回老家,让老人或亲戚帮着带。要尽量想办法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最好能天天见到孩子。即使你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也要注意,不要心里只装着工作和社交,仅仅拿出所剩无几的精力和时间的边角料来分配给孩子;不要对孩子的需求漫不经心,要认真对待和孩子相处这回事;不要让你的孩子置身于精致的房间,却成为精神上的“留守儿童”。尹建莉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如果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出去,这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损害不会立即呈现,但任何不良的成长过程都会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痕迹,成为日后影响他生命质量的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

      谦谦就是这一理论的最好注解。他跟着外婆和舅妈长大,他妈妈每个月给他寄充足的费用———5000-10000元,在四川他过着小王子一样的生活,但外婆和舅妈对他不够严厉,所以等他8岁被接回深圳继续上小学三年级时,他妈妈就发现现在才纠正他身上的种种性格和行为偏差已经来不及了。他已经学会了抽烟,最迷恋的事是学武术和上网,每个月在网游上的支出是3000元以上,最让他妈妈忍无可忍的是,春节期间因为妈妈不让他花掉所有的压岁钱,教育他要懂得珍惜,争执中,在商场里谦谦直接给妈妈两个耳光,打得他妈妈两眼火冒金星。但遗憾的是,他妈妈并不认为这是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造成的后果,只是生气怎么会生了这种孽子,最近正打算送他去强制戒网瘾的机构或者直接送去少林寺吃苦。由父母早期的疏远造成小孩的性格缺陷,现在却要孩子自己来承受,这对孩子来说会造成二次伤害。

    专家提升

    中国传统理念甚至认为不带孩子是一种特权

    于长江北京大学深圳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富豪家庭的留守儿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现象。中国人所崇尚的最高境界是“残疾化”———什么事都不用亲自干,最羡慕的是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带孩子这种“琐事”如果能别人代劳,那是一种特权,证明你高人一等。所以从古至今大户人家亲子关系都不好,权贵跟子女接触都少,奶妈比亲妈还亲是正常的,而延续到现代,大家就会认为不自己养孩子至少不是坏事,说明你很牛。但从社会的发展来说,就我所知,越是发达的国家,比如欧美、日本,父母对亲子教育的介入越深入,素质越高、收入越高反而更重视家庭,他们请保姆的比例远远不如我们,而且即使请保姆,对保姆的素质要求也非常严格。

       经过长时间磨合,欧美已经拥有一套如何在家庭和职场,亲子和自我实现之间取得平衡的成熟模式,而我们现在遇到什么问题呢?70后、80后成为父母,发现社会允许35岁以上的人也可以玩了,很激动,于是用老方法去解决孩子———交给保姆或者父母,这种旧模式解决不了新问题。解决方案第一要让父母一周至少2-3天是亲子时间,剩下的时间才能自由支配,而对于保姆,应该有更严格的培训体系,父母和保姆之间也要加强沟通。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现在的社会伦理需要转型。在中国,一直认为“生”大于“养”,生是一个人的最高义务,光生不养没关系,但现在需要调整成“养”才是第一道德,你不想养好就不要生,社会各界都要推动这种观念。

    学习周刊记者 马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