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读 > 正文

金牌背后的故事-记王烜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匿名 2009-12-03 13:19:16

  7月30日,第4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越南河内举行,深圳中学高二学生王烜一举夺得金牌,为中国、为深圳争得了荣誉。得知王烜夺得金牌,他的父母、他的老师都非常高兴,他们向记者讲述了王烜夺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背后的故事。
  培养兴趣最重要
  王烜的老家在江西高安,小学五年级时随父母迁到深圳。王烜的母亲陈女士是位初中数学老师,她从小就注意开发儿子的智力,培养他学习的兴趣。
  陈女士告诉记者,王烜上学稍早,2岁多就上幼儿园了。在幼儿园时,她就教他玩智力游戏,像搭积木、玩拼图等,他父亲也教他下象棋,帮孩子建立空间观念,培养他的空间想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开发他的智力。另外,男孩小时候都好动,他们就特意教他练毛笔字、画画,培养他的“静”功。
  不论是在游戏还是在以后的学习中,王烜的父母都注意培养他的兴趣。陈女士说,在做游戏比如下象棋的时候,他们总是出现“偶然”的失误,让王烜赢,这样他就越来越有兴趣。当王烜上小学时,陈女士总是引导他一道题多想几种方法,而且总是和他比赛,看谁最早想出另外的解法。这时候陈女士总是“苦思冥想”,当王烜想出另外的解法后,陈女士便表扬他:“王烜真厉害,连妈妈都赢了!”在比赛中屡屡获胜,王烜很高兴,兴趣也自然越来越浓。
  小孩子总是贪玩,王烜也是如此,但从小时候到现在,王烜基本上没有“疯玩”过,这与他的父母注意培养他的生活习惯有关。陈女士告诉记者,从小他们就让王烜生活有规律、学习有计划,比如每天早上都早起,然后跑步锻炼身体;放学后一定先完成作业。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激励措施,比如做完作业就可以出去玩了,或者周末奖励他到外婆家玩。
  用数学知识帮爸爸打开密码箱
  王烜的父母告诉记者,王烜小时候就喜欢动脑筋,他爸爸给他买了个大变形金刚,他一玩就是半天,还对智力测试这样的题目特别感兴趣。但除此之外,他的兴趣还很多,比如他小时候就开始画画,读中学时一幅素描还被他的美术教师收集到书中出版。根据他的兴趣,父母也送他上了不少课外培训班,单在少年宫就学过素描和电脑。另外,他还喜欢打羽毛球、踢足球和打桌球,而且技术不错,还是深圳中学足球队和羽毛球队的队员呢。王烜的母亲陈女士说,王烜学东西非常认真,非常专注,像羽毛球、桌球,他就专门买来书籍来研究。除了这些外,王烜还喜欢玩游戏,有一段时间甚至沉迷于其中。当父母发现他玩游戏影响了学习时,他们没收了他的游戏机。陈女士说,王烜很听话,也很懂事,他们告诉他,沉迷于游戏将使他学业一事无成,王烜立即听从了父母的意见。
  画画、电脑、、羽毛球……可以说,小时候王烜学了很多,但在小学快毕业时,他的父母发现,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最突出,他在小学就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国际数学竞赛并获奖。于是,王烜的课余时间就以数学为主,打球、画画成了他休息和放松的最好方式。
  在初中一年级,王烜就自学完了初中全部的数学,这时候他不但表现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也表现了过人的天赋。他在学平面几何时,发现了一个定理,并以自己的名字名命为“王烜定理”。实际上,这个定理早就被发现了,因为比较偏,教科书和一般的数学书籍上都没有提到,但王烜确实是以自己个人的能力重新发现了这个定理。
  他的父亲还发现,王烜不但对数学特别感兴趣,还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王先生还记得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他出差回来,密码箱却打不开——他忘记密码了。试了几个号码失败后,王先生准备到外面找开锁的师傅帮忙,这时王烜提出他来试一试,而且一会儿就打开了,令王先生惊奇不已。王先生说,现在想来,王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他只是把三位数的密码先固定前二位,第三位从0到9一一试过,然后再换第二位数重新试,直到找到正确号码为止。王先生感慨地说,这个方法可能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实际上是一个一个地试错,但王烜不是一个个地乱试,而是有规律地进行,因而也是最简洁的解决方案。
  热爱数学 争强好胜
  在深圳中学读初一,王烜的数学老师是吴聪。在吴老师的指导下,只用了一年时间,王烜就自学完了初中三年的数学。吴老师认为王烜是个好苗子,就把他推荐给当时正带康嘉引参加奥赛的张承宇老师。
  张承宇老师告诉记者,带了王烜一段时间后他就发现,王烜很聪明,数学素养不错,只花了一年时间,就学完了高中的数学,而且他对这门学科非常热爱、非常执着,为了数学宁可放弃其他的兴趣和爱好。张老师说,有段时间他发现,王烜在课外学习时间总是看日本的侦探小说,他一找,竟然找出几十本。于是他告诉王烜,时间、精力有限,想要在数学竞赛上出成绩,就必须把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到数学上。一番谈话后,王烜自己作出了选择,他把这些小说全交给了张老师。
  初三时,因为已提前学完了所有初中课程,王烜就和几个同学一起专门准备数学竞赛。张老师说,这段时间王烜走过一些弯路。当时还有一个同学与王烜一起培训,而且两个人的成绩都非常突出,这时他们两人就暗暗地较起劲来。有段时间张老师发现,布置给他们的作业,有时一本书他们一二个星期就做完了,拿到一个题目一下子就能解出来,这令他非常惊奇。经过仔细观察张老师发现,原来为了单纯追求进度,争强斗胜,这两个孩子做题时没有经过充分思考,不会做就看答案,而且答案全都记住了。张老师告诉记者,难度大的数学训练题非常难得,专家有时一年只能出一道题。王烜他们这样解题实际上是浪费了资源,因为数学竞赛考的就是解题能力,但他们先看并记住答案,恰恰漏掉了最重要的训练过程,使训练没有任何意义。这样做不但浪费了题目,而且一旦出一道他们没见过的题目,他们就极可能做不出来了,因为他们的解题能力并没有在训练中得到提高。于是张老师一个一个地找他们谈心,跟他们讲其中的道理,使王烜等人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来。
  “我一定要进国家队”
  当王烜跟着张老师培训数学时,张老师正带着康嘉引准备第4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因此王烜跟康嘉引也有较多的接触。张老师说,看着康嘉引一步一步地冲刺金牌,这对王烜的影响很大,他也决心要拿金牌。
  但王烜拿金牌的道路并不平坦。2006年1月,正读高一的王烜以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广东省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全国冬令营,参加了国家集训队的选拔。毕竟是年龄小,又是第一次参加这样重大的比赛,因为过度紧张,王烜考砸了。冬令营比赛,一共考两场,每场考试就三道题。第一道题一般最容易,而且是王烜最拿手的平面几何题,但其中夹杂着很多计算,王烜算错了。他错了再来,一共算了3遍,才解出这道题。题目解出来了,但花的代价太大了——时间已经不够了,最后一道题来不及做完,虽然考后他很顺利地解出了这道题。这次冬令营王烜得了个二等奖,虽然也是很好的成绩,但与国家集训队无缘,也就失去了进一步冲击国家队的机会!这令王烜非常难过,但他并没有气馁。当时冬令营的举办地是福建福州,当他在福州机场准备乘飞机回深圳时,正碰上国家队领队冷教授准备乘飞机到上海。王烜特意走到冷教授面前,很郑重地对冷教授说:“我明年一定要进国家队!”
  从福州回来,王烜已经被清华大学预录取了,但他并没有忘记他的誓言,继续准备奥赛。为了帮助王烜实现愿望,他的教练张承宇老师不但自己加强了培训力度,还为他请来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队副领队、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朱华伟等专家。有了这些专家为他加油,王烜可谓如虎添翼,他不但在去年底举行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上再次夺得第一名,还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冬令营、集训队,最后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了国家队,代表中国参加第4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实现了他的誓言。

论坛链接:http://bbs.eduu.com/viewthread.php?tid=252742&extra=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