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要不要让孩子吃苦?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匿名 2009-12-08 14:28:32
人生的基础在童年,基础好人生错不了。什么是好的人生基础?健康快乐。让孩子吃苦是与健康快乐二字背道而驰的,从小吃苦,尤其在贫寒中吃苦,会让孩子形成卑微而不自信的个性,会令物欲和钱欲膨胀,会不慷慨不大器,难出大成就、难有多朋友、难登制高点。如高尔基笔下的小市民:“过分期盼那小馒头,而得到小馒头后,又过分看重手中的小馒头……”。
研究证明,小时候吃苦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比没吃过苦的孩子更厌恶体力劳动,而且往往难有坚韧的意志力,原因大约是:1.孩子小,体弱力薄,难胜其苦,对吃苦产生了严重的惧怕心理。2.儿时忙于吃苦,荒废了智力开发,大脑不灵,缺乏乐趣和乐观,没能建造深刻思维能力和倔强攀登的拼搏能力。
看来让孩子吃苦弊大于利。而传统的说法:“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笔者理解是指成年后在自我意志指导下的吃苦,并非让家长逼小孩吃苦。
但任何事物都要求取平衡,不让孩子吃苦不等于养就的孩子如温室的鲜花、菜缸的豆芽,无能力,不健康,什么也不行。人生何其漫长,往往是大脑还好,机体已差,想做事却是心有余力不足,因此让孩子永葆健康是爸妈的第一任务。要保持健康第一要做的是营养全面而充足,同时要让孩子机体强健。要想达到让孩子机体强健的目的,父母一是要给孩子养成良好起居习惯,二是让孩子学做家务,不论男孩女孩都应当从小学会做饭、洗衣、家务清洁、铺床叠被等体力劳动,这是孩子锻炼和发展机敏灵活机体的机会,也是未来婚姻家庭幸福的一个保证。三是让孩子从小建立爱好体育锻炼的习惯。而体育锻炼如走路、跑步、游泳等,都是会令机体不适的,在起始孩子会不习惯,不习惯则是苦,这是孩童期吃苦与不吃苦的平衡点。
一旦孩子长成,十六或十八岁以后,孩子的个性已成熟,已固化,风吹浪打都不会扭曲孩子心理,也不会让孩子的健康伤元气,这时候再让孩子吃苦就不会有后遗症,这时候方是该吃苦的时候,尤其是脑力上的苦与心理挫折之苦,如:钻研课题、开拓创新、作深刻而艰辛的独立思考。
人生从来都不容易,这是常态,人人都会遇到挫折和不顺,家长不必帮孩子找挫折,而是要给孩子建树坚韧乐观的个性,才能最好地帮助孩子迎击挫折,转败为胜。
一般人都在有意无意躲避深刻而艰辛的思考,因为这很苦。但这种苦却不同于因环境所迫或父母监管的下大力,出大汗,吃不饱,穿不暖,而是从乐趣出发的苦中作乐,是不觉得苦的苦,是为了目标的实现而快意的付出。如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不知吃了多少苦,一日只睡三四小时、所有的钱都用来买实验材料,经济窘迫常常以面包和水度日。他的苦是乐在其中的苦,是自己愿意的苦,是机体与大脑双参入的苦,这种苦是正向的苦,是有趣的苦。只有这种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一言以蔽之,要让孩子人生健全就要先甜后“苦”,这里的苦主要是指脑力的苦,主动的苦,有乐趣有精神收获的苦。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数学天天练
- 小学1-6年级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